示意圖/Pexels / Via https://www.pexels.com/photo/a-man-holding-his-tummy-11911053/
台灣市區的交通三不五時就在塞車,違停的人又特多,幾乎每天都有重大交通事故的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體重也會影響交通事故傷亡率?根據研究指出,肥胖恐導致車禍傷亡更嚴重!
家庭醫學科醫師闕壯理在IG粉專《drjohnchueh》提到,減肥的好處很多,但近日研究者卻發現肥胖居然和交通事故傷亡有關,因此讓大家有多一個減肥的動力。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資料,2022年1至10月台灣道路交通事故超過30萬件,造成2000多人死亡、40萬人受傷,換算下來每1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達12.7人,遠遠看不到先進國家的車尾燈,而台灣交通死亡主因前三名是機車、高齡者、酒駕。
除了駕駛觀念的問題以外,有學者想到交通工具的防護設計都是針對標準體型的人,在這個人口整體逐漸增胖的世代,體重會不會和交通事故傷亡率有關?
科學家如火如荼的針對體重和車禍的進行研究,終於在2020年發表系統性回顧研究所整理出的結論,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台灣、紐西蘭、瑞典等等地區的研究,加總的傷者樣本數超過2400萬例,交通工具包括汽車及機車,體重的標準以BMI(身體質量指數)作為依據,以下為統整出的2點結論:
BMI與「交通事故受傷發生率」
闕壯理在文中幽默地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誤以為肥肉可以當車禍的肉墊,事實上BMI越高,交通事故受傷發生率越高。因為肥胖時常伴隨一些共病,譬如視力障礙、三高、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以及整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可能性,肥肉作為撞擊緩衝的情形並不存在,那只是腦中的幻想罷了。除非人的肥肉分佈均勻全身,像米其林寶寶。
另外,研究者也發現到一些額外的因素。與體重正常的駕駛相比,肥胖的駕駛更有可能被送往醫院並作為受傷患者進行登記和報告,而體重正常的傷患可能看起來比較沒事就懶得去醫院,所以肥胖的傷患受傷發生率也因此較高。
根據警察部門的統計,肥胖者有違法駕駛行為(如不繫安全帶)的比例比非肥胖者更高,危險駕駛當然也容易出事。
BMI與「交通事故死亡率」
根據研究指出,肥胖的駕駛者不但容易受傷,而且傷勢也會比較嚴重。過去已知肥胖的駕駛遭遇創傷性腦損傷後的死亡風險較高,BMI超過35更是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
現在更發現,肥胖的傷患送醫後死亡率更高,主要是因為活動力下降、參與物理治療的機會較低,血栓相關併發症可能出現;此外頸部短小、頸部伸展受限、咽壁脂肪層使得呼吸道受限,容易造成肺炎或呼吸窘迫。
闕壯理強調,無論是否使用安全設備(安全帶、安全帽等等),肥胖駕駛出車禍都會有以上風險。
近年台灣的過重與肥胖族群正式超過人口50%,路上隨便找100個人就有50個是非肉即胖的!闕壯理提醒民眾,如果有開車騎車的習慣,看完這篇應該積極減重以免傷勢過重,並建議汽機車廠商也要發明「體型友善」的防護設備,以因應新世代的人類體型。
本文經 闕壯理醫師 IG粉專《drjohnchueh》授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