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吃藥就補吃兩份?醫生警告這麼做超NG! 服藥過量反變成毒藥

相信大家都會有忘記吃藥的經驗,即便再細心的人,還是會有忘東忘西的時候,尤其過於忙碌時,就連正餐都忘了吃,更何況是吃藥呢?新竹東元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在健康網站《問8線上健康諮詢》指出,根據統計,有超過80%的病人,曾有過忘記服藥的經驗

示意圖/Pixabay / Via  https://pixabay.com/illustrations/pill-capsule-medicine-medical-1884775/

認識藥物動力學

黃彗倫說明,藥物動力學英文為Pharmacokinetics(簡稱 PK),是指人體攝入藥物後,對藥物的處理過程分為四個部份,吸收(Absorption)、分佈(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每一個過程都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分佈,以及隨著時間對身體的影響。

在此,黃彗倫引用以下的圖表,幫助民眾理解藥物在人體的運作模式:

翻攝自/中國生物器材網 / Via  https://reurl.cc/q5Km93

黃彗倫指出,當藥物被服用後,經過腸胃道的吸收進入血液中的同時,也會透過肝臟、腎臟、膽汁以及汗腺的代謝排出體外。他進一步解釋,縱軸代表藥物在血中的濃度,當腸胃道吸收的量比身體將藥物排出的機制量多,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會逐漸提高,因此曲線會逐漸往上升,而當濃度高過有效濃度,就表示藥物已產生作用,並有實際治療功能。

然而藥物在體內不可高過中毒濃度,否則會對身體或整體治療方向產生負面影響。所以醫師安排劑量、吃藥頻率時,第一優先會把藥物控制在有效濃度與中毒濃度之間,之後再依據病人的自身狀況與疾病程度,調整用藥劑量。

 

按時吃藥的實際情形

黃彗倫用下述圖表進一步解釋按時吃藥的重要性:

翻攝自/阿摩 / Via  https://reurl.cc/KbOxZm

圖表中的黑色線是之前所提到理想情況的前半部,而藍色線則是服藥後的實際情形,從圖表中可以發現,每一次服藥都會讓體內藥物濃度形成一個波動,這樣的波動會隨著服藥時間,保持在穩定狀態,讓平均濃度剛好維持在有效濃度與中毒濃度之間。由此可見,定時服藥能控制病患的慢性病,並緩解其症狀。

 

忘記服藥的影響

翻攝自/問8線上健康諮詢 / Via  https://tw.wen8health.com/article/2022-165?utm_source=FB&utm_medium=%E8%B2%BC%E6%96%87&utm_campaign=2022-165&fbclid=IwAR2v5Vwtvj49rJiSHEn2vFTnKBY9CFbJRXzAnkE2Xjr9nKXTOzDThE_QIDc

那麼忘記服藥對藥物濃度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上圖分別用了不同顏色的曲線來說明,同樣的藥量,在不同的投藥頻率(每天給1次、分成2次或4次)所產生的藥物波動曲線。黃彗倫解釋,忘記服藥會讓體內藥物濃度急速下降,甚至低於有效濃度,導致慢性病無從被控制,促使病人的症狀再度復發。因此醫師建議病患務必按時吃藥的目的,是希望藥物在血中的濃度維持在有效濃度以上,同時避免藥物濃度超過中毒濃度。

不要在同一時間吃兩份劑量藥物

有很多病人可能會誤以為,如果上次忘了吃藥,這次一定要補回劑量,所以直接一次性吃掉兩份劑量的藥,但事實上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黃彗倫警告,同一時間吃兩份相同藥物等於服藥過量,反而會讓該藥變成毒藥,導致藥物濃度突破中毒濃度,進而影響病人的健康。

 

針對忘記吃藥,黃彗倫為民眾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高血壓藥依循「時間切半」的原則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有兩大禁忌事項,一是藥物在血中的濃度太低,造成高血壓復發,增加中風的風險,也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二是藥物濃度太強,把病人血壓壓的太低,造成病人姿勢性低血壓,可導致走路突然昏倒,甚至出現嚴重低血壓影響其他器官的氧氣供給,造成器官缺氧。

故此,醫師、藥師建議用兩次服藥的時間中點作為判斷,若還沒到該中點時間就可以補吃,超過了則不宜補吃,等下一次吃藥時間,再吃一份劑量即可。

糖尿病藥留意是否依循「隨餐服用」原則

忘記服用糖尿病藥更要特別留意,有些降血糖藥不適用一般用藥原則,比如部分速效型糖尿病藥,由於服藥後血糖會急速下降,因此需要隨餐服用以避免造成嚴重低血糖,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若忘記服藥,建議應按照隨餐服用原則,在下次用餐前服藥即可。

「隨餐服用」的降血壓藥,忘記也不可補吃

黃彗倫表示,隨餐服用的藥物,普遍能被腸胃道快速吸收進入血液中,因此需要利用食麋稀釋藥物,以降低該藥透過腸胃道吸收的速率,避免空腹服藥引起低血壓。如果忘記服用,則應該避免再補吃,否則會造成病人低血壓,甚至器官缺氧的情形發生,建議下次用餐前恢復服藥即可。

民眾可按照自己的狀況,判斷以上的建議是否適用,若有任何疑慮,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給予協助。

 

 

本文經《問8線上健康諮詢》授權報導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