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玩最怕水土不服!醫師叮嚀:除了多喝水,遵守「5不吃」更重要

(如Bismuth可以治療腸胃炎、吸附腸道的毒素;益生菌是另一個預防的選擇,這些”好菌”吃進去後會在腸胃道增生,足以抵抗外來的致病菌感染腸胃道。)

CHAjAMP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家醫科 林晴筠 主治醫師

 

別讓腹瀉壞了旅遊心情

吃壞肚子是旅行中最容易罹患的疾病,每年到開發中國家旅行的遊客中估計有百萬人得到急性腹瀉,這一類的疾病顧名思義就叫做旅遊者腹瀉,容易發生在旅遊地如東南亞,泰國、印度、南美洲、非洲等地。

原因是食用到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導致腸胃道感染,其致病原最常見是細菌,包括大腸桿菌、campylobacter、桿菌性痢疾、沙門氏桿菌。其次是病毒(如羅他病毒、輪狀病毒)或寄生蟲(如阿米巴與梨形蟲)。

症狀

病菌的來源主要存在於沒有煮熟的食物或受污染的飲水。

病患通常是到達旅遊地的前三天至兩週內出現症狀。大部分病患若沒治療,病程約四天會逐漸緩解。

旅遊者腹瀉的定義是在24小時內有超過三次稀便解出,合併至少下列一項症狀:發燒、噁心、嘔吐、肚子絞痛、想解便卻解不出來、解血便。如果有血便或發燒往往表示病情較嚴重,一旦又合併重度脫水,就需迅速就醫!

旅遊的地區常是決定旅行腹瀉是否發生的關鍵,其次是看旅遊者的身體狀況,如果是免疫力受損或是胃酸較少,吃進胃部的食物沒有足夠的胃酸殺菌(如胃潰瘍患者服用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老人和小孩子,喜歡冒險旅遊型態的人都是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

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是主要的致病原,特別是未經煮熟的蔬菜、肉類及海產、未經煮沸的水、冰塊、未經消毒的牛奶及奶製品等。

要做到預防,旅途中首重飲食的衛生—煮沸過的水,煮熟的食物,水果要剝皮,不吃不新鮮的食物!這些建議雖然簡單,卻很難完全做到,但預防完全無捷徑,如果想要玩得輕鬆無負擔,還是需要做到如廁後、飲食前均須洗手,食物徹底煮熟,飲用罐裝水,水果要洗淨,避免路邊攤已經削好、剖開的水果。

至於有無藥物可以預防旅遊者腹瀉發生?

如Bismuth可以治療腸胃炎、吸附腸道的毒素;益生菌是另一個預防的選擇,這些”好菌”吃進去後會在腸胃道增生,足以抵抗外來的致病菌感染腸胃道。

如何治療?

1.停止進食幾個小時讓腸胃休息,且恢復進食時先選擇清淡無味的食物,如白米飯,白土司;

2.服用國際衛生組織核准的口服脫水補充液配方(ORS),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3.應避免高糖分食物或飲料如糖果、果汁、冰淇淋,因為高糖造成高滲透壓會促進脫水;但可以食用高澱粉食物如米飯、麵包;

4.較嚴重的情形,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抗生素種類眾多,主要是依據旅遊區域與腸胃炎的症狀來決定是哪一種病菌的感染,再決定抗生素種類。

一般可以從大便有帶血來判斷致病菌是否屬侵略性,對付腸道侵略性大腸桿菌使用fluoroquinolone,若是非侵略性大腸桿菌盛行區(如墨西哥一帶),可以使用Rifaximin。泰國區域的細菌多為抗藥性菌株,建議使用Zithromax治療。若在多日的抗生素治療後病情仍未見起色,則亦考慮是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

旅遊者腹瀉,輕微者可以只是吃壞肚子,但可能因為腹瀉、虛弱而必須改變旅遊行程,破壞快樂的旅行,因為常見致病菌依旅遊地有所不同,所以在出發前到旅遊門診諮詢,依旅遊地區與個人體質來做預防衛生措施與疫苗注射的建議,並做好衛生飲食的萬全準備,不讓旅行者腹瀉或其他疾病上身,以留下旅行美好的回憶。

 

封面圖片來源:

CHAjAMP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中醫師揭親熱事後「兩大忌」 不想腎虛、腹瀉就要照做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