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的「五種副作用」!別讓「產婦、胎兒」為這藉口動刀賭命!|每日健康Health

根據「公共電視台」指出,台灣醫療介入生產的比例頗高,其中眾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剖腹產。台灣至今剖腹產比例居高不下,仍有三成至三成五之多已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義大利,甚至某些統計數據指出比例更高。

但是台灣這樣讓人力強行介入自然生產,三成至三成五的剖腹比例,真的有需要這麼頻繁的剖腹產嗎?

剖腹產 五種危險副作用

其他狀況下,醫學上是建議自然生產比剖腹產更好的。兩者皆有所風險,且現代醫術能進行專業的剖腹生產,但仍有以下數種風險:

l   疼痛:固然剖腹產的當下因為麻醉而較不會感受到疼痛,但術後的復原時間也將相較為長。

l   流血:剖腹產產婦所失的血將較自然產為多,血崩雖然少見,但也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l   感染:每十二名剖腹產女性就有一名會遭受感染的困擾,傷口、外陰部與子宮都是可能被感染的部位。

l   血栓:任何的手術都有著血栓的風險,經過手術之後,沒有依醫生指示進行輕微運動(如走路),血栓機率更高。

l   粘黏:復原患處的組織、器官可能發生粘黏,會造成產婦程度不一的不適與疼痛,此外也可能會增加下一次生產必須剖腹的機率,惡性循環。

哪些情況下剖腹產為宜?

根據國外健康網站「NHS」指出,這些情況風險反而是剖腹產較低,是有「必要」使用剖腹產進行生產的:

l   胎位異常:一般而言胎兒的正常胎位應該是所謂的「頭位」,也就是頭朝下靠近產道,軀幹在上蜷曲。而異常胎位依何部位靠近產道而被稱為臀位、膝位、肩膀位……但除了頭位之外,皆是異常胎位,而醫生就會考慮使用剖腹生產取代自然產,避免產婦與胎兒危機。

l   前置胎盤:因為受精卵著床位置較低,造成胎盤靠近子宮頸口所引起。

l   妊娠毒血症:根據「國家網路醫藥」所解釋,因為懷孕而發生的高血壓,比例約為5%,而可能發展為「子癇」或「驚厥」,佔產婦、孕婦的死亡比例20%

l   胎兒健康異常、產道狹窄:生產過程中嬰兒氧氣、營養不足,但未能立即出產道,需要立即接生出來接受營養,減低胎兒死亡機率。

l   傳染病:某些會經過產道感染的感染病,如孕期晚期感染上產道皰疹、陰性的HIV病毒,為避免胎兒接觸到病毒而會選擇頗腹。

「醫學外因素」要求剖腹產 醫生頭痛 母子(女)危險

但令台灣婦產科醫師頭痛的情況還有一大「醫學外因素」:命理學。

時有產婦(或是是「產婦的家人們」)相信胎兒在某個日子、某個時辰出生會有福氣、會更聰明而選擇提前將嬰兒產出,企圖抓住稍縱即逝的良辰吉時。但事實上,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會危及母親安全,也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甚至缺陷,未有醫學顧慮而動刀手術,實需經過審慎考慮。

 

封面圖片來自 medpedia babycentre

原文出自 TOI 2 公共電視台 NHS 國家網路醫藥 Babycentre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