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採到這種菇 他回家吃完血便脫水

BTPhoto/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greengilled-parasol-mushroom-common-name-false-141685684?src=ldbxiLSvdLpqsqtHGotPUA-1-0

每日健康 台北報導 郭家和

 

清明連假亂採野菇 回家炒木耳竟食物中毒

上山掃墓順手採菇,當心吃進有毒植物。食藥署提醒,清明連假民眾登山掃墓或踏青,易在野外發現不知名的野生菇蕈,隨手採摘回家烹煮食用或餽贈親友,然而許多野菇含有強弱不一的天然毒性,不慎誤食可能引起食品中毒症狀。針對這些野生不明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以免傷及身體健康。

據食藥署統計指出,每年都有民眾因採食野外不知名菇類而引起中毒的食安事件,去年即有2名民眾誤食綠褶菇中毒案例,都是採集野菇回家炒木耳後食用,各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經以分子生物鑑別檢驗後,確認皆為有毒的「綠褶菇」。

 

有毒綠褶菇肉眼難分辨 誤食恐引發噁心血便

「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20公分,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之處在於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提醒民眾,臺灣每年都會發生民眾採食野菇引起食品中毒的案例,皆因有毒菇類與一般可食性菇類的外觀相似造成誤判。食藥署提醒,如「綠褶菇」這類有毒菇類,甚至經驗豐富之專家也不易從外觀判別,民眾切勿食用來路不明的菇類,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

若民眾因食用不明菇類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食藥署也建立「綠褶菇」分子生物技術的檢測方法,可克服檢體不完整的困擾並快速鑑別。

食藥署 / Via  https://www.fda.gov.tw

食藥署 / Via  https://www.fda.gov.tw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