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政治當心「選舉症候群」上身!精神科名醫教「4招」緩解選前焦慮

潮健康/編輯部

選前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當心「選舉症候群」影響生活

距離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僅不到1週,若過度擔憂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落選,是否該注意是「選舉症候群」的前兆?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受訪表示,選舉症候群非一正式疾病名稱,不過臨床上確實觀察到,選舉前選民或候選人容易因關注選情,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不穩等狀況。

「如同升學考試沒考到理想的學校或科系般,支持的政黨或候選人落選,也可能導致心理疾患!」楊聰財醫師指出,大選後民眾若出現失落感、壓力障礙,因選舉結果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甚至出現與憂鬱症的相關症狀,務必前往精神科或採取心理諮商,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選前焦慮恐讓心理疾病惡化? 他妄想症發作想替候選人「討公道」

楊聰財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的焦慮症如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畏懼症與「選舉症候群」有程度上的不同。選舉症候群的表徵與「壓力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較類似,症狀通常會隨著壓力解除(如選舉結束時)而逐漸緩解。

不過,仍有特定族群因熱衷於選舉,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楊聰財醫師分享

1位50歲男性案例:該患者本身有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病史,因過於投入選舉忘記按時服藥,導致症狀嚴重惡化;而期支持的候選人落選,更是使病情雪上加霜、無法有效控管自己的情緒。

「患者甚至對政治人物操控選情、作票等陰謀論深信不疑,在極度憤怒與失望的情緒下,他更聲稱想替支持的候選人『討回公道』。」

楊聰財醫師表示,患者最後因嚴重的妄想症被家屬帶來就醫。家屬向醫師表示,憤怒生氣的情緒讓他失眠近1個月,因此當務之急是解決其睡眠問題、並緩解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現象。經醫師處方治療、患者病情獲得初步好轉後,再安排採取心理治療,協助其了解自己的疾病。「要讓患者知道,選舉是一時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次落選下次再來就好!」

選前如何照顧心理健康? 醫:能吃、能動、能睡、能笑最重要!

至於選民在大選期間,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楊聰財醫師表示,民眾可以把握以下4大原則,幫助緩解焦慮與緊張的情緒:

1. 能吃

:三餐定時定量、多喝水幫助代謝,均衡補充營養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生理狀況顧好也能幫助心理健康。

2. 能動

: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可參考「333原則」(1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30下),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自行車、打球等皆為可行措施,並以微喘、有出汗為原則。

3. 能睡

:不少人為了追選舉,不眠不休地上網看新聞、追時事,容易影響睡眠、打亂作息。楊聰財醫師提醒,人體的黃金睡眠期是晚上11點到早上6點,民眾應避免瘋選舉而干擾正常的睡眠時間。

4. 能笑

。每天讓自己笑出聲5分鐘以上,也可以試著練習展露笑容。做法是在鏡子前含著鉛筆,試著讓嘴巴呈現U字型至少15分鐘,有助於大腦分泌「腦內啡」,使心情變得愉悅。另外,適當找親友聊天、唱歌抒發情緒、參與社交活動也有助於發自內心笑出聲。

另外,楊聰財醫師也呼籲民眾,平時可練習「腹式呼吸」,早、中、晚、睡前各做20次,或是睡前撰寫感恩日記,使「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分泌,有助於改善心情,更能減少作惡夢的頻率。最後,民眾無論於選前或選後,出現難以解釋的緊張、焦慮甚至憂鬱感,建議盡速至精神科就診釐清症狀。


延伸閱讀:

出門投票擔心染疫? 醫曝預防分針:選前2週要做好「1件事」

最快11月底戶外「免戴口罩」! 重症醫曝脫罩前必知「6件事」

原文出處: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