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後心臟病風險增 日本研究示警:未來恐「心臟衰竭」大流行

最新的日本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後增加了心臟病的風險,特別是心臟衰竭的風險,這可能預示著未來一場心臟衰竭的流行。這項由理化学研究所(理研)和京都大学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後,即便症狀已經消退,病毒仍可能在心臓組織中殘留,從而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98GJM7W37BISOOK88GSGG.webp

日本研究發現,即使症狀消退,新冠病毒仍可能在心臟組織中殘留。(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外媒《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厚生労働省的最新數據,自新冠病毒在日本首次被確認感染至今已過去四年。目前新冠病毒的感染実態主要通過全國約5000個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把握。從去年11月底至今年1月14日,感染者數量呈增加趨勢,顯示出第10波流行的徵兆。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接受體「ACE2」結合發生。心臓相比其他器官更容易表現ACE2,因此在疫情中,感染後心肌損傷的病例經常被報告,並導致心臟功能下降。這項研究通過iPS細胞技術展示了新冠病毒持續留在心臟組織中如何導致心臟功能下降。此外,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學術雜誌《アイサイエンス》的電子版上。雖然新冠病毒已被分類為5類傳染病,但研究結果表明,即使疫情趨緩,人們也不能忽視新冠病毒對心臟健康的潛在威脅

由於新冠病毒感染對心臟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仍不被充分理解,這項研究成果被認為對於預防未來心臟衰竭大流行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冠病毒株如XBB的一種HK.3以及其他新變異株的出現,專家們憂慮新一輪的感染波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問題。厚生労働省提醒公眾,即使在「與新冠共生」的日常中,也應保持警惕,防範病毒感染,特別是對心臟健康的長期影響。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