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對五種「肥胖類型」提出減重方針 原來「針灸」的好處這麼多?

(針對脂肪肥厚區,如腹部、上肢、下肢等區下針,以加速該區之新陳代謝。操作方面以留針30分鐘為宜,每週二~三次,十次為一療程,建議二至三次療程為佳。)

Puvakon Titikhunyod / Via  123rf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中醫部 吳瀚德 醫師、林宏隆 主治醫師

 

針灸減重

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肥胖可定義為身體內脂肪過度蓄積,以致威脅健康的一種疾病。根據最新肥胖指南,用BMI(體重kg/身高m2)來判斷肥胖標準,並反應對健康的威脅程度。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機率愈高,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症等。

中醫認為肥胖根本原因是陰陽平衡失調,直接影響到人體氣血津液的作用與代謝,根據肥胖症的中醫辨證分型,有水濕內停型、痰飲內阻型、脾腎陽虛型、胃熱濕阻、氣滯血瘀等五大類型。

運用中醫的方藥、針灸、推拿等方法,由內而外地調整人體機能,對於五臟六腑進行調節,針對不同性質的肥胖辨證論治,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

經過許多中醫師與針灸專家的研究,採用體針、耳針、皮內針相結合的方法,可對肥胖症進行對症治療,不僅安全、療效顯著、而且不産生厭食、腹瀉、體力下降等副作用。

針灸是通過對肥胖者神經及內分泌功能的調整,一方面抑制肥胖者亢進的食慾,減少進食量,同時調控肥胖者亢進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刺激水分代謝,再配合飲食控制,從而減少人體能量的攝入與儲存。

體針:針對脂肪肥厚區,如腹部、上肢、下肢等區下針,以加速該區之新陳代謝。操作方面以留針30分鐘為宜,每週二~三次,十次為一療程,建議二至三次療程為佳。

(1)上肢肥胖: 尺澤、臂臑、曲池、手三里、偏歷、合谷。

(2)腹部肥胖: 天樞、大橫、水道、水分、中脘、關元、帶脈。

(3)下肢肥胖: 伏兔、足三里、豐隆、三陰交、承扶、承山。

皮內針:

是一種簡單安全又省時的針灸方式,它是利用一種0.5公分的特殊針具,可以輔助與加強傳統針灸的治療效果。患者可先用體針與電針的方式將脂肪軟化後,再利用皮內針埋入特定穴道,可留置2天左右。經由皮內針,有較長時間的針感來刺激穴道,以達到減重的目的。

耳針:

耳針的選穴原則依據肥胖相應部位,在耳穴表面貼1粒壓丸,能持續刺激穴位,又安全無痛。壓丸材料現多用王不留行籽,應用時將王不留行籽貼在 0.5cm x 0.5cm 大小膠布中央,用鑷子挾住貼在選用的耳穴上(常用耳穴如內分泌點、大腸點、胃點、飢點、渴點),每日自行按壓二~三次,每次每穴按壓1~2分鐘,3~7天更換一次,兩耳交替。刺激強度視情況而定,一般兒童、孕婦、年邁體弱、神經衰弱者刺激要輕。

病患除了到門診治療外,若平時能注意飲食,少吃大魚大肉與不必要的甜點、飲料,增加運動量,培養正常的作息,對於減重將有更好的效果。

◎WHO與衛生署公布之肥胖標準

 

WHO亞太共識

DOH肥胖新標準

理想

BMI 18.5~22.9

BMI 18.5~23.9

過重

BMI 23.0~24.9

BMI 24.0~26.9

肥胖

BMI >25

BMI >27


 ◎
簡易判定肥胖表

 

BMI

體脂肪

腰圍

男性

BMI 24 過重

BMI 27 肥胖

>25%

>90cm

女性

>30%

>80cm

 

 

封面圖片來源

Puvakon Titikhunyod / 123rf

延伸閱讀

「6種常吃食物」:加速鈣質流失、骨質疏鬆、增加骨折機率!當心把自己吃「垮」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