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精神醫不敢越界 生理條件可應對壓力

暗示「灰心喪志有時只是因為低血糖和疲憊」,並不是對存在之複雜性的不敬。

─英國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deBotton

 

當我們焦慮時,感覺一切都偷偷聯合起來要壓垮我們:人際關係令我們不知所措、工作壓榨且傷害我們,整個世界彷彿正朝著某種災難加速前進。但許多我們稱之為焦慮的糟糕感覺和可怕想法,都只是大腦對包含壓力反應的單純生理過程解釋罷了。在傳統的精神病學中,醫生們被訓練成只透過心理部分的處理來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他們以藥物改變大腦的化學作用,並運用一些針對思想和行為的治療法。

於是,大部分的精神科醫師都默默地學會了不要越界,不要干涉生理的部分。然而我相信,在有這麼多方法能透過身體來治療心靈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已阻礙了該領域,限制了精神科醫師的治療選擇。

▲ 大部分的精神科醫師都默默地學會了不要越界,不要干涉生理的部分。 / Via  shutterstock

隨著整合醫學與功能性醫學的興起(還有近來急速增長的整體精神病學領域),我們已開始重新理解心理健康問題。實際上,已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更別說是病患的要求),醫師們開始對心理健康問題採取更全面、整體的治療方法。

例如,二○一七年有一項研究名為SMILESSupporting the Modification of lifestyle in Lowered Emotional States,支援於情緒低落時改變生活方式)試驗,由費莉斯.傑卡(FeliceJacka)領導,她是澳洲迪肯大學營養與流行精神病學副教授。此研究比較了改善營養,與社會支援對中度至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影響,這些人的飲食都以加工食品為主。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在接受飲食支援的人中,有32%的人症狀減輕了;而接受社會支援的一方,僅有8%的人症狀減輕。同樣地,在許多不同的研究中都已證實,香料「薑黃」(在印度次大陸的古代醫術阿育吠陀醫學中,使用了好幾個世紀)能夠消炎,從而調節與憂鬱和焦慮之病理生理機制有關的神經傳導介質濃度(當免疫系統被動員以應對如受傷或感染等威脅時,就會產生發炎現象,它可直接發出訊號表示身體需要反擊,於是我們便感到焦慮)。因此,當大腦的化學作用和思維模式確實在焦慮中起作用,我會說這些通常都是「下游效應」,意思就是多數時候,大腦的化學變化是由於身體失衡所導致的結果。換言之,假焦慮的根本原因始於身體,也應於身體進行治療。

 

壓力反應

一般而言,我們都將壓力反應視為對如壞消息或生理威脅等外部事件的自動反應,但其實,它也可能由身體內部的各種不平衡狀態引發,像是睡眠不足,或者甚至只是一杯很濃的咖啡(會促使身體分泌皮質醇,而皮質醇正是身體的主要壓力荷爾蒙之一)。要不是有這樣的好消息,這個真相似乎就顯得虎頭蛇尾了,畢竟這些引發壓力和焦慮的生理原因,是可預防的。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壓力反應已根植於我們的身體,它能幫助我們在面臨危及生命的狀況時保持安全,例如當具威脅性的掠食者出現時,而這曾是過去日常生活的一大特色。這樣的反應始於一種今日以「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之名,而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連串荷爾蒙反應。

我們的身體會預期是需要立即進行攻擊,還是馬上逃跑。為此,身體將血液從腸胃道和生殖器等部位導引至肌肉、心臟、肺、眼睛和大腦,以利激烈奮戰、快速奔跑、看得更清楚,並用計謀打敗任何迫在眉睫的威脅。壓力反應藉由瘋狂抽取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等荷爾蒙的方式來達成上述目的,其中前兩者會讓我們的瞳孔和肌肉中的血管擴張,同時收縮腸道和皮膚的血管;而皮質醇則會使我們警覺,並調動血糖以提供能量。於此同時,隸屬於邊緣系統(大腦中負責處理生存所需之情緒、記憶和行為的部分)的杏仁核也開始運作,令我們的周遭環境感覺更具威脅性。

▲ 壓力反應藉由瘋狂抽取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等荷爾蒙的方式來達成上述目的。 / Via  shutterstock)

儘管今日我們具備同樣的生理條件可應對壓力,但我們所應付的世界與過去大不相同。我們遇到的壓力源並非急性、生死攸關的,而是長期、低等級的,例如發炎食物、睡眠不足,以及透過電子郵件、簡訊和各種網路通訊軟體湧向我們的大量訊息。雖說這些壓力源不如面對美洲豹那麼嚴重,可是它們依舊會引發壓力反應。不論所察覺到的危險是大還是小,身體都會盡職地讓我們做好準備以面對威脅。於是,以現代這樣經常引發身體壓力反應的飲食和習慣來說,我們很多人都生活在一種近乎恆久不變的圍困感之下。吃了甜食後,你的血糖突然下降? 身體會將此解釋為一種對生存的輕微威脅。你熬夜滑手機看那些網路上的負面資訊?身體會覺得自己身陷險境。對你的身體來說,睡眠不足、食用自己無法負擔的食物而導致慢性發炎,以及在推特(Twitter)上的留言等,這些都顯示了你所在的環境不安全。所以身體便將壓力荷爾蒙釋放至血液中,而這看不見的一連串化學反應,就以假的焦慮感表現了出來。

這種反應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避免的,也有方法能夠排除在壓力反應產生後,奔流於我們體內的腎上腺素,好讓我們恢復平靜。

《 焦慮新解: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書封。 / Via  悅知文化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 焦慮新解: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更多資訊請上《悅知文化》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