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開玩笑還是沒禮貌?被揶揄笑笑就好?我們該知道的玩笑應對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日常總少不了玩笑,不過開錯玩笑、被揶揄感到不舒服卻也在所難免,後續該如何應對就相當重要,就像日前奧斯卡典禮中「威爾史密斯事件」震驚全球,這樣的情況在生活非常非常常見。心煦心理治療所張雅詒心理師表示,不論是開玩笑者、被開玩笑者、親友,都可以先了解玩笑的尺度及應對方式,讓自己在狀況發生時能妥善處理。

是開玩笑還是沒禮貌?心理師指最重要關鍵。

張雅詒心理師表示,是開玩笑還是無禮,最關鍵的在於感受,且是所有人的感受。好的玩笑能讓所有人都輕鬆愉悅,只要有人覺得不舒服,就失去了玩笑的最根本的意義、就是失禮甚至言語霸凌,包括被開玩笑的人的感受。雖說感受與否相當主觀,但每個人的感受都是應受尊重的,特別是一個有內涵的玩笑。且不當的玩笑也會讓一旁大笑者無意中成了言語霸凌的幫兇。當然,也會有人認為,這是少數人的想法,但是「多數」這個概念並非可作為言語霸凌的合理解釋,即便是無意。

不當的玩笑影響有多大?
輕者懷疑人生,重者可能輕生。

張雅詒心理師表示,不當的玩笑對多數民眾而言會笑笑帶過,但看不到的是心理的受傷以及後續的影響,不少人甚至會放在心上、懷疑自己、影響人生,而對有心理疾病者的傷害恐怕往往傷害更大。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自尊多半是處於較不穩定、或正在建立中的狀態,不當的玩笑容易將其摧毀或更加的懷疑自己,甚至掀起各種波瀾,後續導致疾病加重已是較輕的情況,也有可能因此出現輕生的念頭。然而,在心理疾病已被視為文明病、相當普遍的現代,人們並無法確切知道對方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障礙,這也是開玩笑者需放在心上的。

雪上加霜的荒謬壓力,被開玩笑還得「開得起玩笑」。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玩笑,人們往往需莫名背負著「要開得起玩笑」的荒謬壓力,以免被說「開不起玩笑」、「玻璃心」等,特別是公開場合、公眾人物等,更常被無形中強迫得一笑置之、展現風度,即便真的感到很受傷,這其實相當不健康,如同被揍了一拳還被強迫得面帶微笑,對於被開玩笑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開錯玩笑怎麼辦?
玩笑者應有的禮儀和準備!

了解錯誤的玩笑對人的傷害,張雅詒心理師建議,喜歡開玩笑、有幽默感的人,開玩笑前都應作好「一定根據」的準備,不只是時機、節奏等技巧,也包括從日常線索確定被開玩笑者能夠接受,方式可如和對方套好招、交情深厚下有深度瞭解等。也建議避免如同雙面刃的負面玩笑,以免後續各種不可預期的風險。開玩笑時也應時時察言觀色,而最最重要的也包括開錯玩笑的危機處理。

開錯玩笑、甚至引人不悅注定尷尬,最常見的處理方式之一,正如奧斯卡主持人克里斯洛克一樣「我只是開個玩笑」,或反過來嘲諷當事人沒有幽默感,這些不論是否基於化解尷尬,都如同讓言語霸凌合理化,正如前述,一個玩笑若已讓人不舒服,就已不是個好的玩笑。建議此時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立刻滅火,誠摯地道歉並終止這個玩笑,讓當事人知道自己的無心以及歉意,也讓旁人知道這笑話已讓人不舒服並不好笑,避免此傷害蔓延,而非被檢討了才致歉,這意義會完全不一樣。如此不僅對當事人而言可止血,避免往心裡越放越深,也為自己的行為付上一定的責任,而旁人也可從失敗中的危機處理,看到開玩笑者的內涵。

被開玩笑不舒服怎麼辦?
心理師:堅定、理性表達感受。

若遇到糟糕的玩笑,張雅詒心理師建議,不論是否事小都應順著自己的感受,如前述所提到的,感受是個中立的想法,沒有對錯,面對玩笑不悅就是不悅,界線也是一樣,被踩了就是被踩了。面對自己的感受後,下一步就是妥善作為,可依情勢作出相對應的反應。

一般情況下可面無表情、無任何回應,不用笑、也不用生氣,看著開玩笑的人即可,此微尷尬的氛圍通常明眼人都能感受到氣氛不對。若無法制止、或已經很生氣,可堅定、理性的表達不滿,例如「這玩笑讓我不舒服,請停止」,將球丟回給對方,現場或許尷尬,但這尷尬就是開玩笑者需面對的。

若當適度表達還是無法停止,接下來便建議可以離開,冷靜地轉身走人。此作法並非懦弱或逃跑,而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反擊,極度尷尬的場面就讓開玩笑者收拾,不必留在現場繼續接受玩笑所帶來的嘲諷、或是再多花力氣爭論。若開玩笑者會思考,這玩笑便中斷;若不會思考,也不必再待在此環境與其爭辯。不論如何,作出合適的回應,可避免傷害擴大,也可避免大家都覺得好笑,日後同樣的玩笑不斷上演。

以威爾史密斯事件來說,被開玩笑的主角潔達蘋姬史密斯已作出合適的應對,也就是翻了個白眼表示不滿,而非微笑帶過,鏡頭在她身上,自然也會被發現不悅,是個相當快速、且適當的反應,畢竟當下她能作的事情並不多,若威爾史密斯沒有動手而是僅止於此,後續聚焦的或許就是主持人的失言。

親友被開玩笑要揍人?
心理師:可以有更好的方法。

至於被開玩笑者的親友、旁人,可以作出甚麼樣的反應?威爾史密斯事件中,他的出手可以是個選擇,確實能出很大一口氣,但絕對不是最好的作法,畢竟還是得付上應有的代價,且「爛玩笑的焦點」也會分散到自己身上,模糊了焦點,後續也就多在評論「打人對不對」,失言的玩笑變成只是附帶議題。張雅詒心理師建議,若發現傷害已造成,最好的應對就是以前述被開玩笑者同樣的觀念,在理性、冷靜的前提下協助出聲、應對及陪伴,有時親友往往比當事人更了解自己,可協助表達不好笑、帶離現場、打抱不平等,讓被開玩笑者知道有人是知道他的受傷的。

張雅詒心理師呼籲,不論是玩笑還是各種溝通,都是需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這基礎需仰賴日常的練習,對於本次所討論的開玩笑者及被開玩笑者、親友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可先了解並延伸思考能有那些適度的作為,更有助日後事情發生的應對。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