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塞食物難怪血管又老又毒 空腹是唯一解藥

shutterstock/Room's Studio

shutterstock/Room's Studio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model-human-body-liver-kidney-lungs-367071956

每日健康/春山茂雄(日本厚生勞動省THP健康檢測醫師、體檢認定指定醫師)

 

常保空腹,活性氧才不至於惡化


飲食過量有害健康,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那麼,吃得剛剛好,是不是就安全呢?那也不盡然,因為食物只要和活性氧結合,仍然會成為疾病與老化的重要推手。


這得要從糖化反應說起。糖化反應是距今大約九十年前,由法國科學家梅納(Louis Camille Maillard)從法國麵包的製造過程中發現的,因此又被稱為「梅納反應」。他的實驗是在高溫下逐漸增加胺基酸裡的糖含量,以研究當中的變化反應。醣類(葡萄糖)和蛋白質(胺基酸)都是人體需求的重要物質,也是三大營養素當中的兩大類。然而,如此有益人體的營養如果長時間停留在胃腸內,還是會引起糖化反應造成健康上的危害。


所以我十分強調「保持空腹」的重要,正餐之間要留下足夠長的間隔時間,並且避免零嘴不離口的壞習慣,謹守「用餐有時」的原則。


關於糖化反應,以下是生化學上的說明。


當葡萄糖與胺基酸(蛋白質)在人體內超過一定濃度時,就會形成糖胺化合物。到這裡為止,都還是單純的醣類與蛋白質結合,屬於可逆的(從化合物還原為本來的醣類與蛋白質)物質,可是如果在體內停留太久,而加入活性氧的作用,就會轉變成劇毒,並且成為不可逆的物質,很難排出體外。


這便是糖化反應(梅納反應)。這一反應通常是在高溫下發生,形成有如法國麵包上面出現的褐色物質,人體內則是藉著活性氧的作用,在常溫下即可以發生反應,其反應產生的物質是造成斑點、皮膚鬆弛、膠原蛋白變性等肌膚老化、癌病變的元凶。糖化反應如果發生在遺傳基因,就會成為細胞癌化或是息肉增生的起因;發生在血管,有引發腦梗塞、大動脈破裂、蜘蛛膜下腔出血的風險。「糖胺化合物+活性氧」形成的有毒物質包括戊糖素(pentosidine)、羧甲基離胺基酸(Nε CarboxymethylLysine, CML)、羧乙基離胺基酸(Carboxymethyl Lysine, CML)等多達三十種,被稱為糖化最終產物,英文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簡寫為AGEs。巧合的是,它的拼字與英文的「年紀(age)」相同,無形中牽連出二者深刻的關聯性。


要預防有毒的AGEs 在體內發生,首先就是別讓糖胺化合物在體內長駐,其次是消除活性氧。


預防糖胺化合物在體內長駐,必須讓它回復到成為化合物前的狀態,也就是糖與蛋白質各自分家,因為它屬於可逆的結合,所以是有可能還原的。分離後還原的糖,只要加以燃燒即可解決,至於要如何將結合的化合物分離呢?訣竅在於製造低血糖狀態,也就是一天三次,確實做到讓自己餓肚子,如此一來,糖與蛋白質分家,糖以糖的代謝方式燃燒,蛋白質則以蛋白質的代謝方式為身體所利用。


就算食量不大,如果吃東西不分時間,終日零嘴嚼個不停,讓食物經常有機會與活性氧結合,仍然會製造出導致老化與疾病的強力有毒物,這一點還請讀者們經常自我提醒。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文章內容由新自然主義授權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