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治療 外科很重要 切乾淨才有長期存活希望

(胰臟癌發生率以每年5~7%的速度成長,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斷擴大,因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奪命速度相當快,所以胰臟癌又被稱為癌王。)

Magic mine / Via  胰臟

作者/癌症希望基金會

胰臟癌發生率以每年57%的速度成長,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斷擴大,因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奪命速度相當快,所以胰臟癌又被稱為癌王。胰臟癌好發族群為5065歲,除少數為家族遺傳基因所致,常見的危險因子還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皆會使胰臟癌的發生機率較常人提高2倍,因此,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癌機率。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兼臨床醫學研中心主任及外科部教授沈延盛醫師表示,胰臟癌因器官特性的關係,藥物不易進入,因此要能長期存活關鍵在於手術,癌細胞清得乾淨才有存活希望。

腫瘤位置不同手術方式大不同 術後飲食需忌口

胰臟癌的症狀根據腫瘤發生部位及大小不同會有所差異,可分為胰頭、胰頸與胰尾。「胰頭」腫瘤因所在位置會造成胰管及總膽管的阻塞,易產生阻塞性黃疸讓患者在早期就能有所警覺而就醫,治療的成效比較好。手術方式以十二指腸切除術為主,術後的飲食比較難恢復,因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胃和小腸配合,所以在接受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約有27%患者會發生食物與消化液混合不良的情形,醫師會開立消化酶讓患者補充,以改善消化問題,避免長期下來造成營養不良。但患者自己還是要清淡飲食,減少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才能避免腹瀉,同時也要注意澱粉量攝取,以免糖尿病發生。

胰頸腫瘤症狀多 診斷不易、手術挑戰性高

「胰頸」位於胰臟正中央,後方有許多血管,常見的臨床症狀有背部酸痛、上腹不舒服與高血糖,且因腫瘤位置剛好會抵住胃竇,使得病人的胃口不好;雖然症狀出現的早,但也因為症狀多,醫師反而會不易診斷。胰頸腫瘤開刀視野較小難度高,手術方式變化大,有時會以全胰合併十二指腸切除進行。在胰臟切除後,人體就無法分泌升糖素,會發生糖尿病控制更困難的後遺症,也意味著血糖調控完全依靠藥物,醫師需要更精準地協助病人調控血糖。至於胰體及尾部的腫瘤所造成的症狀通常不明顯,所以等腫瘤大到壓迫左上腹部、左上背而感到疼痛時,大多數多病人已轉移,治療機會低。胰體及尾部手術方式需將遠端胰臟、脾臟切除,開刀口大。在術後一星期飲食通常沒什麼問題,出院後才會因胃部收縮受影響,感覺食欲不振,要一至三個月才能逐漸恢復。但若手術成功的話,長期來說飲食幾乎沒有影響,只需後續注意腫瘤追蹤即可。

胰臟癌混合治療加手術 改善存活率 

沈延盛醫師說明,胰臟癌以混合化療與手術為主,早期患者可以手術為先,二期後半起的病人則以先做約6個月化療將腫瘤縮小,再以手術清除剩餘腫瘤,術後需加強輔助化療,才能達到長期存活。而且雖然現在手術方式都在追求微創治療,但胰臟癌因淋巴廓清範圍廣,反而傳統手術才能將腫瘤移除得比較乾淨,必須微創手術技巧相當好的醫師才能有和傳統手術相當的成績,否則即使開刀傷口小,但癌細胞清不乾淨,造成復發也沒用。在成大治療胰臟癌的經驗中,即使是第三期病人,化療後承接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仍可高達45%,鼓勵患者別放棄。他分享一名60歲男性患者,於2003年就醫時,胰尾腫瘤已有8公分大小,無法開刀,因此先用化療加上放療將腫瘤縮小至1.5公分,最後再切除,至今已15年,沒有復發。另有一名54歲男性,胰臟癌轉移至肝臟及胃部,經過化、放療縮小腫瘤等降階治療,讓原本的癌症期別降階後並切除腫瘤,已經存活超過3年半,目前恢復良好還能工作。  

面對胰臟癌 治療及早開始才有活命希望

「治療胰臟癌只有放開心胸面對它,聽從醫囑,治療絕不能延遲,也沒有其他偏方。」沈延盛醫師感慨地說,遇過幾位不願意配合治療的患者,轉而尋找其他偏方,原本還有治療機會的,卻在使用偏方後病情急轉而下,回到醫院已經無法救治了,讓他相當惋惜,同時他也鼓勵癌友不要放棄,盡早開始面對,接受正規治療才有希望。

延伸閱讀

發現到去世僅有半年!「胰臟癌」胃痛、高血糖等「五種偽裝」別被騙了,6種人最危險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