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喘腫是心臟衰竭徵兆?如何趨吉避凶讓心臟遠離衰竭?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 / Via  今健康

每日健康

心臟衰竭比癌症可怕?出現累喘腫務必提高警覺!

心血管疾病長年踞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臟衰竭被稱為心臟的癌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說明,心臟衰竭是心臟共同疾病最後的一個路徑,又可分為收縮型及舒張型,常見於老年族群。不過,不只是老化會造成心衰竭,疾病的進展也可能影響到心臟功能,成因可分成缺血性或非缺血性所致,其中缺血性最常見的就是心肌梗塞,若心肌梗塞沒有得到良好治療及照護,容易發展成為心臟衰竭;非缺血性則包含甲狀腺亢進、貧血等,若能獲得早期治療及照護,心衰竭功能很有機會恢復正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 / Via  今健康

黃國書主任表示,除了累、喘、腫是心臟衰竭常見症狀,由於心臟主要的功能就是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一旦輸送量不足,像是腎臟的血液不足,將造成尿液變少。心臟收縮功能不足時,也可能影響肺部功能、造成肺部積水,導致呼吸困難,後續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導致下肢水腫。其中端坐呼吸也是心臟衰竭症狀之一,因為白天時間大多處在坐或站立的姿勢,水分因為重量關係累積在下肢,到了晚上平躺後,血液回流到肺部、心臟,這時若心臟功能不佳,就可能造成肺部血液蓄積、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必須要坐起來才能呼吸。可依據病人的症狀,使用紐約心臟協會分類將心臟衰竭分為四級,級數愈高代表症狀愈嚴重,需要給予更多更積極的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 / Via  今健康

不只老化會衰竭!這些族群也好危險!

黃國書主任說明,心臟衰竭主要風險族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抽菸等,沒有良好控制危險因子,將容易發展成為心臟衰竭,並強調,老年族群易喘的症狀,不一定就是心臟有問題,務必及早就醫詳細檢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 / Via  今健康

目前心臟衰竭治療除了藥物治療,有些患者因為左右心室不同步,可能需要使用節律器治療,重要的是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治療策略,並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症狀改善就停止就醫。黃國書主任呼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獲得較好的預後,尤其在第一年開始治療,心臟功能恢復機會極高、生活品質改善大。主任曾收治一位80歲個案,一開始就醫時是坐著輪椅,且有肺部積水、下肢水腫等症狀,但經過適當治療後,目前恢復良好,也可以不用再使用輪椅。

如何與心臟衰竭和平共存?掌握日常關鍵!

黃國書主任建議,心臟衰竭患者日常應注意水分、鹽分攝取,運動量應視症狀而定,也可諮詢專業的運動處方作改善。最後,呼籲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尤其疫情期間許多患者擔心染疫風險,沒有持續回診拿藥,後續再追蹤時,心臟功能已大幅下降。雖然目前有些心臟衰竭成因尚未確定,但經治療都能獲得良好改善、恢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積極配合醫囑治療才是與心臟衰竭和平共處的正確關鍵。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黃國書醫師 / Via  今健康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112011981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