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難發現、進展快、高死亡!醫指癌王6特性:風險族群定期檢查!

近日新北市議員唐慧琳驚傳胰臟癌三期逝世的消息,享年49歲相當年輕,令人惋惜。國泰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陳信佑提醒,胰臟癌被稱為癌王並非空有虛名,危險程度高、且棘手,民眾應多加留意,特別是風險族群更得小心。

胰臟癌年齡層下修,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陳信佑醫師表示,胰臟癌據統計通常約在60歲以上相對偏長的族群,但近年發現有年紀下修的趨勢,平均已到50~60歲之間,40歲相對罕見,但也非無可能。最主要的風險因子包括了最常發現的共通點:抽菸,以及常出現在男性身上的酗酒習慣,其他也包括了肥胖、糖尿病、化學工廠工作、遺傳、家族史等,遺傳和家族史是各類癌症皆有可能相關的因素,不過胰臟癌較不常見,主要會以前幾項因素為主要考量。而年齡層下修的情況,推估可能和頻繁的接觸危險因子相關。

癌王胰臟癌的6大危險特性!

陳信佑醫師指出,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同時具備著難發現、難治療、高轉移、高復發、高死亡、進展快6大特性,主要原因包括了胰臟位處後腹腔,被肝、胃、十二指腸、大腸包圍著,是屬於位置較深的器官,以一般的檢查方式難以完整掃描。

陳信佑醫師表示,胰臟癌早期無症狀難察覺,檢查時也不容易發現,症狀出現時大多已進入3~4期。治療上也因體型及位置關係容易受限,使得治療困難、復發率高、死亡率高,即使是三期以下可接受手術者,五年存活率也不到20%,至於無法開刀者僅剩3~5%,僅有少數偶然發現的早期胰臟癌可以存活超過五年。

另一方面,也因胰臟體積小的關係,胰臟癌進展速度非常快,腫瘤約長個1~2公分,臨床分期可能就會變嚴重,往往在3~6個月就可能發生變化,並且腫瘤較小時就有可能發生轉移,如在十二指腸、肝、胃、大腸等,就連路過胰臟的主動脈、下腔靜脈等大血管也可能受到侵襲,較遠的器官如肺部等也可能出現遠距離轉移。因此二期至第三期往往相差不遠,也開始會漸漸出現其他的相關症狀。

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中晚期不明顯症狀要注意!

胰臟癌出現症狀時,情況也相當不明顯,包括了沒理由的體重減輕、食慾不振,以及出現憂鬱、倦怠等情況,相較明顯的就是眼白和皮膚出現泛黃情況的黃疸。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腹痛、腹部不適的情況,但因腹腔的器官相當多,胰臟的位置又深,因此常被民眾誤認為其他問題腸胃道問題等而忽略。

胰臟癌的特殊情況:長在末端症狀更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有個特殊情況,若胰臟癌是長在胰臟的末端,不容易有臨床症狀,僅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情況,此情況相較之下更容易被忽略,更加危險。陳信佑醫師就曾遇過50歲相較年輕的患者,有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症狀,做胃鏡超音波並沒有發現異常,但發現腫瘤指數偏高,於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檢查胰臟,果然發現晚期胰臟癌。

胰臟癌難發現、高死亡,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陳信佑醫師提醒,胰臟癌不像其他癌症在早期可能有相關症狀可以觀察,早期1~2期時完全沒有症狀可循,且像CEA、CA19-9等腫瘤級數,數值高時也是在晚期的時候,早期難依此判別,發現胰臟癌者,大多是在健康檢查做腹部超音波時發現,若發現腫瘤就會做進一步檢查,包括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呼籲民眾平時就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特別是相關風險族群更要特別留意,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