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有泡泡或混濁就是腎不好?權威醫師教你十分鐘辨識「蛋白尿」別等到洗腎才後悔|每日健康 Health

(建議先等10分鐘,因為蛋白尿的泡沫較細、較黏稠,若10分鐘後依然存在,就可能真的是蛋白尿,這時就需盡快就醫檢查。)

Andrey_Popov / Via  shutterstock

小便有泡泡或混濁就是腎不好?

尿尿有泡泡,不一定就是蛋白尿健康的人,尿液中應該只有身體不要的代謝物或毒素,而不應該有蛋白質之類的營養素,就算有,份量也極少。

一旦尿液檢查時,發現尿中含有過多蛋白質,就代表腎臟可能已經有問題了,應立即追蹤檢查,進一步了解蛋白尿的成因。

尿液是否含有過多蛋白質,通常可以從尿液的外觀看出端倪,包括尿液變得混濁、泡沫多且不易消退,因此一般也將蛋白尿稱為「泡沫尿」;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混濁尿、泡沫尿都是蛋白尿,因為脫落的表皮細胞、柱狀細胞或是結晶、白血球等物質,也會使尿液變得混濁

而且腎臟是排除蛋白質代謝產物的主要器官,假如前一天晚上吃了太多肉或蛋等高蛋白食物,也會造成尿液中尿素增加,尿液容易出現泡沫。所以,如果發現尿液混濁或有泡沫時,請先別緊張。

建議先等10分鐘,因為蛋白尿的泡沫較細、較黏稠,若10分鐘後依然存在,就可能真的是蛋白尿,這時就需盡快就醫檢查。

 

飲食、勞累、劇烈運動也會導致生理性蛋白尿

還要提醒各位,就算檢驗結果證實是蛋白尿,也還不能斷定是腎臟出問題。因為健康的人有時也會排出含微量蛋白的蛋白尿,尤其是站太久、沒睡好、太勞累、攝取過多肉類、劇烈運動或發燒時,這種狀況稱為「生理性蛋白尿」;此外,當尿液受到污染或是檢驗室不小心將尿液檢體放太久,也會造成檢驗結果出現誤差,而有「假性蛋白尿」情況出現。

總之,一旦出現蛋白尿,最好盡快進一步詳細檢查,才能確定真正原因。尿蛋白結果「+」的數值和腎臟功能好壞無關一般尿液檢查結果,常可見到一到四個「+」標示,如「++」、「++++」等,由於「+」字表示尿蛋白含量,所以一旦出現太多「+」,易讓人誤以為腎臟出了大問題。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尿蛋白檢測的「+」標示,只代表尿液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寡,但含量多寡與腎臟功能的好壞無關。有時輕微病痛所造成的腎發炎,尿蛋白含量可能就高達「++++」標準,但腎臟硬化、新月形腎絲球症等嚴重腎臟疾病,尿蛋白含量並不多,可能只達「+」或「++」的標準而已。

因此檢查結果發現蛋白尿時,必須同時搭配尿素氮、肌酸酐與腎臟超音波檢查,或調整作息重新驗一次,才能排除假性和生理性因素。

不過,並不是所有蛋白尿的檢查結果都會用「+」標示,因為蛋白尿的檢測方式很多,以「+」標示的檢測方式為試紙檢驗法,雖然方便快速,但敏感度不足、容易出現誤差,而且只能偵測白蛋白含量多寡,無法得知一天的蛋白質排泄量,所以只用於一般檢查。

目前較精準的方式是二四小時尿液收集檢驗法和單次尿液肌酸酐比值評估法。前者需收集二四小時的尿液,混合後測得單位體積的蛋白質濃度,再乘上總尿液體積,以獲得一天內排泄的蛋白質總量。

不過一天的尿液收集需確實做到,不然會影響數據正確性。後者則是收集單次尿液樣本,用尿液中蛋白和肌酸酐的比值來推算總蛋白量,專一性很好(這個名詞不易理解,可以請醫師再說明嗎),是目前最被學界接受的方式。

 

《延伸閱讀》

60%腎損傷才會出現症狀!「三大尿液類型」看出腎臟危機

「小便」出現這種顏色,竟是「腫瘤」前兆!

 

新自然主義 / Via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linkstechnology/products/0010651804?utm_source=linkstechnology&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710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

以上內容為《新自然主義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Andrey_Popov / shutterstock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