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原來有三種?中風高危機因子是心房顫動?吳彥雯醫師剖析中風真相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中風患者類型不只兩種?因著這樣的滿臉疑惑,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文醫生出面解惑,她說,除了大家熟知的『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外,仍有一種名為『血栓型中風』,其中風原因是『斑塊』隨著血液循環塞到某處血管,動彈不得,導致血栓型中風,其最高危險群是有『心房顫動』的病人。

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差別?

對此,吳彥雯做出解釋,『出血性』中風的特點即是血管不受阻塞,直接破裂、爆掉,其造成的危害極大,常導致患者重殘、甚或是不幸撒手人寰。此外,這個疾病的預後也相當差,必要時也必須經開刀手術將血塊引流出來,這種出血性中風跟血壓的關係尤為密切。

不過慶幸的是,台灣從過去到現在的中風率已得到大幅控制,原因就是高血壓控制得宜。吳彥雯順帶提醒,「長期都高於150-160以上的高血壓族群,都是非常容易血管破裂,大家宜自保。」

而其他如『缺血性中風』,就跟冠狀動脈的風險雷同,「常常是動脈硬化,越塞越厲害。」而越小的血管跟血壓的關聯性較密切,再來其他小小的分支血管或腦內穿過去的細小血管,都仍與『血壓』的控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心房顫動』會引起血栓型中風

吳彥雯說,「此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名為『血栓型中風』,此症並不是斑塊本來就長在腦部,而常是從他處打上去,塞到血管某個地方所致,最常見的是『心房顫動』的患者。」當心臟在亂跳時,心臟裡會形成小小的血塊,若是不小心將血塊打出去,堵到的地方就會塞住,其最大的遭殃處以『腦部』為主。

而其實塞到手腳的話,也恐造成四肢缺血性的變化,在這個情形下,就是要回頭去控制心律不整,或許就得考慮吃一些抗凝藥物來避免形成血栓,讓大患提前化險為夷。

對此,吳彥雯歸納分析,「即使都叫做中風,我們應該要從不同疾病的成因來做相對應控制,才會得到最好的療效。」所以,建議大家可多方諮詢醫師,對症治療,常保安康。

 

《延伸閱讀》

搞錯了!皮蛇繞一圈不會死 但中風、心臟病風險大爆發

 

封面圖片來自:

每日健康/健康世界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 V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b2qTI9lG0&feature=youtu.be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