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為染疫「死亡黑數」,留意長者的4種非典型症狀!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資訊來源/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

新冠肺炎在台灣延燒,在知道多為輕症、少有重症的情況下,民眾也得留意著所謂的「死亡黑數」。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於個人粉專提醒,對年長者而言「非典型症狀」才是典型症狀,若有出現需特別留意。

跌倒骨折PCR陽與染疫無關?
疫情期間留意間接致死

李建璋教授舉例,有老人因跌倒髖關節骨折,其致死率高,需緊急開刀,而開刀前PCR檢驗為陽性;也有老人因意識昏迷懷疑中風,意外發現PCR陽性;也有老人長年洗腎,突然出現呼吸喘,經檢查為肺水腫,安排洗腎時發現PCR陽性。

像這樣難以被計算為因染疫而死,所形成的「死亡黑數」,在急診室越來越頻繁,雖看似與染疫無直接關係,但以「避免疫情帶來死亡」為主要目標看,也存在著思考當中關聯性的必要,以防間接致死。

「現在死亡人數的判定主診斷是COVID才歸為COVID,但是其他診斷是COVID的死亡案例死因就由判定解決,除了呼吸衰竭為主的案例,上述案例有可能被排除在COVID死亡人數之外,但是他們的過世都和COVID無關嗎?」李建璋教授表示。

避免成為染疫「死亡黑數」
留意長者4種非典型症狀

李建璋教授指出,年長者染疫,症狀往往不是以民眾基本認知的發燒、喉嚨痛、咳嗽為主,這些症狀其實很多年長者平常就有,例如久咳;又或者不易出現,例如發燒,症狀反倒不容易判別,往往多以上述案例的情況表現。這些非典型症狀可以歸納成4種,低燒、吐瀉、瞻妄、跌倒4大類型,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低燒:

如民眾所知,染疫後一般人容易出現發燒,青壯年約在38.3度左右,但年長者相較不易燒到此溫度,美國感染科學會認定,年長者只要口溫37.8一次,或是37.2兩次,即可判定為發燒,是個強力的感染證據。

瀉吐:

關於咳嗽,除了常見年長者久咳,很多也會是直接進入呼吸喘、呼吸衰竭階段,此時已相當危急,相較之下非典型的腸胃道症狀就具有特異性,在疫情流行期間,若有出現持續嘔吐或腹瀉,也是染疫的一種表現。

瞻妄:

瞻妄是一種突發性的認知障礙,以胡言亂語、妄想等症狀表現。病毒對一般人容易出現腦霧,對年長者、巴金森氏症患者、曾經中風者而言,感染時更可能產生急性腦功能障礙,以瞻妄表現,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

跌倒:

至於跌倒甚至骨折,這看似和染疫毫無關係,但若是以「病毒使身體倦怠而容易跌倒」來看就不難理解。教授解釋,年長者普遍長期肌少肌弱,全身性感染就可能造成倦怠,表現方式往往就是跌倒、外傷性腦出血等。

若以跌倒舉例來看,雖然原因繁多,但若是因為染疫而使得倦怠,提升了跌倒、髖骨骨折、死亡風險,這點難道不需留意?

長者快篩陰症狀卻未好轉,
應PCR、早投藥,防間接死亡!

雖說準確的明列「因病毒導致死亡的人數」有其必要,但對於民眾防範死亡而言,需要合理的關注各種因病毒間接導致死亡的風險,這風險所帶來的警訊就需留意。

再次提醒,若出現上述4種情況需格外小心,先用快篩檢驗,快篩陽性就可盡早投藥。若是快篩陰性、上述症狀又沒有好轉,建議應尋求PCR診斷,不可拖延,因為此情況可能是偽陰性,快篩要為陽性,通常是在病毒量高的時候,初期偽陰性的機率達30-40%。對年長者而言,非典型往往才是典型,統計死亡人數標準應思考是否將其納入,以達更完整的反應疫情的死亡人數。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