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一照核磁共振,竟是高風險攝護腺癌!醫籲及早用合併治療助救命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今健康/郭家和

下背痛一照電腦斷層 竟是攝護腺癌骨頭轉移

男性隨年紀增長易出現排尿困難,若合併出現持續的下背疼痛,甚至就醫後反覆發作,皆應警覺是否為攝護腺癌的徵兆。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高建璋指出,近期發現一名因下背痛至骨科就診的50歲男性,經核磁共振發現疑似腫瘤骨轉移,一檢測PSA(攝護腺特異抗原)竟飆升超過600,高於正常標準值150倍,病人骨頭更發現有多處轉移,判定屬於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不是都一樣 注意高風險攝護腺癌3特徵

國人對攝護腺癌多視為較溫和的癌症,事實上,攝護腺癌不僅在台灣男性十大癌症高居第五,更有不少患者因輕忽症狀而延誤就診,導致一發現就是晚期。高建璋說明,國內約近3成病患屬於轉移性攝護腺癌,大多數確診前症狀不明顯,或只是將小便不順、排尿困難當成攝護腺肥大。醫師提醒,轉移性攝護腺癌族群中部份屬於高風險,荷爾蒙治療的失敗率較高、PSA上升速度較快且疾病進程較兇險。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與非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相比,存活時間落差近3年,更應及早接受完善治療。

高建璋說明,所謂「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具有三大特徵:第一是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大於8分、第二是骨頭有多處轉移、第三是內臟轉移。格里森分數是用於評估攝護腺癌的預後指標,與腫瘤細胞的分化有關,8分以上的攝護腺癌代表復發率、疾病進展較不理想。至於腫瘤轉移,攝護腺癌除了淋巴之外,最常轉移的部位是骨頭,轉移處愈多預後愈不佳,出現3處骨頭轉移就被視為多處轉移。攝護腺癌發生內臟轉移的比例較少,一旦出現肺部、肝臟、腦部轉移時,表示惡性程度更高。只要符合格里森分數8分以上、多處骨轉移、內臟轉移其中2項,就屬於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高風險攝護腺癌用合併治療 存活時間多1年半

高風險攝護腺癌由於病程進展快,治療上更需要積極地超前部署。高建璋解釋,轉移性攝護腺癌一般採用荷爾蒙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在4年左右。但若細分為高風險、低風險2類,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餘命多不超過3年,低風險族群的存活卻可達5、6年之久。因此,現在針對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除了使用既有的荷爾蒙治療,也希望同時合併使用新一代荷爾蒙抑制劑。高建璋表示,合併使用新一代荷爾蒙抑制劑的病患,平均比未採用合併治療存活期多出近1年半。

高建璋說明,攝護腺癌是以荷爾蒙治療為主的腫瘤,轉移性的攝護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全身性的治療,以減少腫瘤需要的荷爾蒙生成。傳統荷爾蒙治療為注射藥物抑制男性荷爾蒙。新一代的荷爾蒙抑制劑則不僅可以抑制睪丸的荷爾蒙分泌,也會抑制腎上腺素生成的約5%男性荷爾蒙。達到進一步降低血液中男性荷爾蒙的目的,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效。

高建璋指出,只要病人符合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指標,即格里森分數大於8分、多處骨轉移、內臟轉移等其中2項,就會建議接受傳統荷爾蒙治療與新一代荷爾蒙抑制劑合併治療,整體的平均存活率會更增加。高建璋說明,健保已在今年通過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可申請新一代荷爾蒙抑制劑給付,惟骨頭轉移需要多於4處,且其中一處在中軸骨以外,病患可與醫師討論自身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

高建璋呼籲,男性只要自覺有排尿問題,或是出現莫名下背疼痛等,不可等閒視之,以為只是身體老化而忽略潛在疾病,建議及早至泌尿專科就醫檢查,可幫助攝護腺癌及早發現,採取更理想的治療方式。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