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發病率多三倍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7中4就要注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這些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基因療法和各種免疫療法更是希望之所繫,相信這些治療方式未來將可為病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Hriana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過敏免疫風濕內科 顏正賢副教授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其詳細致病機轉至今仍不明。一般認為和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此病的盛行率約為1%,以女性病人居多,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發病年齡主要在30~50歲之間。臨床上,診斷此病主要是依據美國風濕病學院所訂的診斷標準,包括

  1. 晨間關節僵硬大於一小時
  2. 同時至少有三個或以上的關節區發炎
  3. 手部關節炎
  4. 對稱性關節炎
  5. 類風濕結節
  6. 血清中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7. X光有典型的變化

其中1至4項至少需有六週以上的時間,若病人符合七項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此病。

此病雖以侵犯關節為主,但亦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如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傳導障礙)、肺臟(肋膜炎、間質性纖維化)、腎臟、肝、脾、肌肉、眼睛、神經、淋巴腺、血管....等。

因此,此病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由於病人的關節病變具有相似性,該病被認為是一種單一的疾病,但因每個病人的臨床表徵、病程、預後均不同,亦可能是屬於一群有差異性的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因骨骼及軟組織受破壞致關節變形,影響關節的正常功能。其治療的基本目標在於減輕疼痛、減少發炎、防止骨骼、軟骨及軟組織受破壞,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使病人日常活動不受影響。此病常引起關節外的症狀,治療時應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即可能導致關節受破壞。愈來愈多的人主張早期使用緩解性藥物如金製劑、抗瘧疾藥物(hydroxy chloroquine)、D-penicillamin和 sulfasalazine,甚至免疫抑制劑中之MTX,亦可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無效時當成第二線藥物使用(該藥的作用迅速,數週即有效果產生,且療效顯著)。

有些病情較嚴重者,若使用一種緩解性藥物或免疫抑制劑(如MTX、cyclophosphamide、azathioprine、cyclosporine)仍無法控制病情時,可考慮用「合併療法」。

另外,亦有多種實驗性療法被提出,如全身淋巴放射線治療、白血球析出術、基因療法和各種免疫療法如cytokine或其抑制劑、各種單株抗體、胸腺素、口服抗原引起耐受性....等。這些實驗性療法中,有部份其療效已受到肯定,但有部份則仍需進一步探討。

食物療法是近年來一般民眾極為熱衷的話題,健康食品、魚油、免疫奶粉等食品的作用被過度地渲染。

雖然病人服用含多元不飽和性脂肪酸的魚油時,其關節症狀可能會暫時改善,但停止服用後症狀又會發生

至於利用口服耐受性原理服用純化的軟骨成份製劑來治療關節炎,不同的研究結果差異頗大,其療效仍無定論。另有人採用斷食療法治療,病人在斷食時關節疼痛的症狀可能會改善,但是當開始進食後症狀又會發生。因此,目前已知的食物療法無法根本改善病人的病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這些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基因療法和各種免疫療法更是希望之所繫,相信這些治療方式未來將可為病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封面圖片來源

Hriana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年輕女性病發率多三倍 「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5大症狀一次看懂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