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有四寶,千萬不能少!媽媽補充不足可能骨鬆、早產;寶寶可能發育不全...|每日健康 Health

(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詠如表示整理了以下適合媽咪的孕期飲食,讓各位媽媽們參考,若無法從食物補足營養,即可使用營養保健品)

AlexeiLogvinovich / Via  shutterstock

大多數女性都會經歷「懷孕生子」此階段,但你知道懷胎十個月裡該怎麼吃對胎兒、母體也健康營養呢?

根據《聯合報》報導,懷孕分成前、中、後三個階段,而不同時段母體與胎兒之間的改變,因此三部分都需攝取不一樣的營養素。

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詠如表示整理了以下適合媽咪的孕期飲食,讓各位媽媽們參考,若無法從食物補足營養,即可使用營養保健品


1. 懷孕初期(1~17週)

很多準媽媽還不適應肚子裡有一生命,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一時改不過來,導致寶寶剛出生的生理發育也受到影響,因此,初期的飲食更要特別注意,需要多補充的營養素有下列:

蛋白質

依據衛福部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可了解,一般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量約50克,懷孕後:每天增加10克即可補足初期蛋白質營養

富含蛋白質食物包括:

蛋、肉、魚、奶、豆類,每天可吃大約三根手指頭大小的份量。

葉酸

懷孕初期是寶寶神經、血管發育的重要時期,吳詠如營養師表示:想要懷上寶寶的女性,建議前一個月就要時常補充葉酸

成人的一日攝取葉酸量約為400微克,但從懷孕初期開始就要多增200微克才足夠。日常生活可多吃蘆筍、燕麥、全穀類等富含葉酸食物。



2. 懷孕中期(17〜29週)

此時是寶寶身體快速發展的非常時期,器官陸續形成、心臟與循環系統開始運作、體重也快速增加。

需要多補充的營養素有下列:

寶寶的骨骼發育需要大量鈣質,同時也能避免媽咪小腿抽筋。

如果鈣質不足,胎兒會搶先吸收媽媽體內的血液、鈣質,進而影響往後媽咪的骨骼、牙齒健康。

因此,媽媽們必須每日攝取鈣質約為1,000毫克,飲食來源包括優格、牛奶、起司等等。


3. 懷孕後期(29〜40個月)

寶寶的各類器官組織均已生長完全,腸胃、肺臟也逐漸成形,此時只要讓胎兒多長大、多長肉就好。

為了避免胖到媽媽卻沒胖到寶寶,平時的飲食相當重要:

鐵質

到了懷孕後期的媽媽們,鐵質攝取量大約達45毫克才足夠。

可多吃以下含高纖維的食物:

燕麥片:

膳食纖維含量是米飯的18倍,具有通便、降膽固醇之效。

紅薯:

富含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促進排便。

紅豆:

除了能改善便秘,還有滿滿的維生素B群,同時能紓壓、穩定情緒。

 

 

新聞參考來源:

聯合新聞網

 

封面圖片來源:AlexeiLogvinovich / shutterstock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