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插管,還是放棄急救?楊月娥母親意外倒下陷兩難 險毀手足情感

要插管急救,還是放棄急救?楊月娥母親意外倒下陷兩難。/翻攝楊月娥臉書 / Via  https://www.facebook.com/boosterqueenyang

那一夜,我輾轉難眠,清晨拖著沉重的身體前往廣播電台,主持六點的現場節目。節目後原排定的錄音因為來賓有事取消,所以早上七點下節目後,我就離開廣播電台準備回家,但心神莫名煩躁,掛念著媽媽昨晚食不下嚥,就直接開車到哥哥家按門鈴,才發現母親已經整夜發燒、嘔吐、拉肚子,全身虛脫冒冷汗躺在床上。等不及叫救護車,我和哥哥七手八腳扛著母親上車送急診,到院後一測血糖,已經狂飆到八百,一顆震撼彈就此點燃。

急診室裡很冷,我沒穿外套卻還滿身大汗。焦急的等待過程中,覺得時間過得特別緩慢,我把病床的簾子拉起來,蹲在床邊;哥哥則緊握床的欄杆,一起注視著陷入昏迷的母親。護理師走進來說:「一人陪伴就好,其他人出去外面等。」我就讓哥哥先出去。

儀器聲嘈雜,我在母親的耳邊呼喚:「媽,我是阿娥,妳聽得到我嗎?點頭一下好嗎?」但她沒有回應。我繼續跟她說話:「妳現在在急診室喔!不要怕,是因為生病了,所以身體動不了,可以握我的手嗎?用力握握看。」母親仍然沒有反應。我站在床邊乾著急,想要為母親做點什麼,我摸摸她的臉、翻開衣服看看身體有沒有異狀、搓搓她的手腳活絡一下血液循環,但母親還是一動也不動,我和哥哥輪流進來持續跟她說話,觀察儀器上數字的變化,隨時等待醫生的呼喚。

幾小時過去,母親仍舊沒有反應,我坐在急診室外的椅子上等待,彷彿身處電影場景之中,一切都很不真實。看著護理人員內外穿梭,我好像是臨時演員之一,沒有戲份、沒有台詞,看著醫護人員推著滿身是血的車禍傷患衝進來,進行緊急搶救,家屬被請出簾子外,焦急地面對簾子哭泣;緊張的劇情忽然轉場,隔壁床拳打腳踢的叫罵聲,引人側目,一個火辣熟女想不開吞藥自殺,掙扎到衣不蔽體大哭大叫著:「為什麼要救我,讓我死,死了就一了百了,我讓你稱心如意,我做鬼也不放過你……」真是鬧劇。

左右病床的畫面,看來矛盾又諷刺,有人拚了命想活,有人豁出去想死,宛如急診室的肥皂劇,這種衝突的低氣壓讓人窒息,我的心神被攪得好亂,好想跳出來大喊:「安靜!不要吵!」我壓抑住心中幻想的吶喊,閉緊嘴脣耐心等待,雙手壓在大腿下方,手心溫暖了冰冷的椅子。終於護理人員出來了,說母親需要持續觀察,讓我們先去準備一些必需品,如尿布、漱口水、膠帶等。她面無表情地右手一指,叫我們去位於地下室的藥局購買,給藥師看清單,那邊都有。

 

為了救媽媽,哥哥簽字同意插管

父親過世後,媽媽獨居了很長的時間,生活大小事都是自己打理,控制欲很強,凡事要照她的意思,更不耐等候,現在她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等著別人來幫她處理。母親從小窮怕了,所以很看重錢,但這一刻開始,她連花錢的能力都被沒收了。

七十一歲的母親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慢性病一直沒有妥善控制,也不注重養生,加上年歲已高,是屬於條件不佳的病人。我從事媒體工作幾十年,聽過許多故事,也訪問過很多來賓面對瀕死親人的狀況,於是心裡有數,接下來得決定是否要插管急救。以我對母親的了解,不認為她想要被電擊、插管這類的急救,這道關卡若能過就過,不能過就放手,我不想讓媽媽受苦,天不留人絕不強求。急診醫師已經投藥、注射、供氧氣,目前不需要緊急手術,就是觀察和等待,我和哥哥妹妹商量著,必要時要放棄急救。我先回家拿東西準備迎戰,哥哥則留守在急診室等候醫生說明。

回到家,我感覺自己有點腿軟,腦子一片空白,無意識地走來走去,拿著牙膏毛巾站在浴室,對著鏡子裡發呆,忽然被手機鈴聲驚醒,哥哥來電:「醫生說要插管,我已簽字同意,因為我要救媽媽」。我大喊:「不要插管!」其實我喊也來不及了,此時已經插上了。」

 

反對氣切,聽起來像個不孝女

曾經陪母親前往探視病重的長輩,因為未交代身後遺願,現在子女因意見不一而吵成一團。探視完走到醫院門口,我趁機問母親,對自己的身後事是否有想法?她立刻停下腳步,狠狠地瞪我:「妳是詛咒我嗎?希望我早點死是嗎?還早啦!不會讓妳這麼好過。」我辯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希望能遵照您的想法。」母親怒火難消,在醫院門口甩我一巴掌,轉身離開,我覺得很委屈又無奈,只能安靜地跟著她走,乖乖開車送她回家,一路上靜默無語,母親到家,狠甩車門,頭也不回就走上樓了,不知是方法不好?還是時機不對?詢問長輩遺願失敗。

外籍看護照護楊月娥母親。/翻攝楊月娥臉書 / Via  https://www.facebook.com/boosterqueenyang

我急如星火趕回急診室,卻不見哥哥在母親床邊,火氣直衝腦門,人呢?跑哪兒去了?突然瞥見牆角有人影,是哥哥面壁跪在急診室的角落,我走過去站在他身旁,聽見他的禱告,自責地呼求主名:「哦!主耶穌!請保守我母親的平安,讓我有機會孝敬她,我要帶她去環島旅遊,我要帶她吃好吃的美食,我要聽媽媽的話,不使她憂傷,母親一生勞苦,應該享享清福,我願意折壽給她,請救救我的母親。」

哥哥涕淚縱橫說出的話語,讓我的情緒平緩下來,哥哥有遺憾,希望要救母親。天使透過他的嘴巴,讓我知道原來這些哥哥的願望,我早已實現,過往母女倆的出國旅遊、相約散步、餐廳飯店享受美食,是我與媽媽的日常,我已經沒有遺憾。我拍下兒子跪地為母祈求的背影,照片貼上臉書,湧進幾十萬的祝福力量,為母親集氣。網友們的關懷來自四面八方,令人感動不已。每年十月,臉書會自動跳出這張照片,雖然已經過這麼久的時間,但每每看見,還是難掩惆悵,想著如果母親能及早就醫,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在此,我要強烈提醒大家,老人家發燒千萬別拖延,不要僥倖認為睡一覺就沒事,要趕快就醫,避免多重器官衰竭的風險。母親正是因感冒延誤處理導致惡化,最後造成多重器官衰竭而住進加護病房。加護病房內,家屬無法守在身旁,僅能在固定時間進入探視,一次只能兩人,在三十分鐘內大家輪流進入探望。

此時,母親身上插了許多管線,護理人員怕她亂動,只好將雙手束縛。我用熱毛巾幫她擦擦手腳,跟她說話,鉅細靡遺告訴她現在的狀況,包括她發生了什麼事、人在哪裡、今天日期、已經住院幾天,向她說明:「醫生用藥是讓妳休息、讓身體修復。」安慰她不要害怕,要放輕鬆,也向她說明:「護理師把妳的手綁住,是避免妳不小心扯到管子會危險,要乖乖的哦!」

我按摩母親的手和身體,還擦護脣膏、抹乳液,她臉部已出現水腫及破皮,看了滿是心疼。內科加護病房多是重症,最怕感染,偏偏就是很難避免,常常會有莫名的細菌感染,讓病況變得棘手;還有低機率會發生的抗藥性,我母親也遇上了,而且過了好幾天才發現,得抽血檢查再等待細菌培養,才能決定下一步用藥。

病情膠著,只能見招拆招,緊張的氣氛讓一顆心懸在半空飄盪。醫生擔心插管時間久了會造成感染,建議氣切以便後續照護,他說只要病患狀況轉好,可以自主呼吸就能拔掉。說得雲淡風輕,彷彿吃飯一樣簡單,即使我願意相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反對氣切,但我的意見聽起來就像是個不孝女,殘忍到連活下來的機會都不給母親,但我是真的愛她,所以才不願意她的餘生遭受苦難。

有經驗的朋友形容氣切就像溺水般活著,抽痰更是痛苦無比,是一條不歸路,我真的無法同意!三兄妹沒有共識,空氣凝結,只能投票表決。都說奇數最好處理,一定會有答案,結果妹妹在意見不同的兄姊面前,裡外不是人,只好默不作聲。我想放手,但哥哥堅決不放,怎麼辦?總不能比拳頭決勝負吧!

最後的共識,就是把這個艱難的決定交給母親自己,她意識已恢復清醒,但插管無法說話,不過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來表達。醫生站在病床邊,向母親解說什麼是氣切,我在一旁插嘴補充,用台語再說明,哥哥覺得我企圖影響她,氣到想揍我,其實我只是想說清楚點,讓她聽明白再決定,畢竟這關係到她未來的生活品質,不能有絲毫含糊甚至哄騙。最後母親點頭同意,無論她頭腦是否清楚,我都接受這個答案,沒有輸贏,只有面對。

 

打亂了生活,也毀了手足的情感

從急診室到加護病房,生活為我們投下的震撼彈徹底炸裂,特別是兄妹的情感。不論如何,最後還是要面對,接受母親需要長照的事實,但出院後要去哪裡呢?

醫院的看護日夜照護是以天計價,每週結算費用付現,現實地測試病患口袋的深度。母親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二十四小時專人照護,公定價一天兩千五百元起,我們先聘請台灣看護照顧,同步申請外籍看護,兄妹難得有共識,不送安養院,但一直到出院準備都已解說完畢了,還是沒人出聲要送母親回哪裡?頓時空氣凝結,大家都低頭不語。

按照母親的狀況,若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便無法上樓,其實當時我已經有想法,但我不想第一個說話。等著等著,時間彷彿過了許久,兄妹三人彼此互看不語,大家都已分別成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壓力吧。結果打破沉默的是我先生,他拍拍我的肩膀說:「我們帶媽媽回家吧!」然後又補了一個理由:「因為我們家有電梯。」他說的雖是事實,但更多是顧及眾人的心意。母親出院後的住處拍板定案,謝謝老公的體貼,相信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曾經我無法原諒哥哥,覺得他根本不了解媽媽,我向好友賴佩霞哭訴,媽媽一生勞苦,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住在哥哥家卻因為感冒高燒延誤就醫,最後倒下變成這個模樣,哥哥還堅持氣切,不是讓母親受苦嗎?我崩潰地站在醫院樓梯間講電話,哭到泣不成聲,佩霞老師在電話那頭用和緩穩定的語氣跟我說:「阿娥,妳等一等先別哭,妳試想一下,如果妳媽媽這輩子注定會遇到這個考驗,只是因為在哥哥家發生,讓妳無法接受,我們換個角度,假設事情是發生在妳家,妳希望哥哥妹妹怨恨妳嗎?或是如果妳根本沒有手足,是個獨生女,難道妳就不願意照顧媽媽嗎?妳不想讓媽媽氣切是因為妳愛她,哥哥想救媽媽難道就不是愛嗎?」

佩霞老師說的話確實很對,但我心裡真的不想接受,明明有手足,為何我要獨攬承擔?明明有選擇,為何要選擇讓母親受苦?空有手足卻沒能在關鍵時刻成為力量,我在心中計較著責任和公平,為什麼不能照著我的想法做,我的意見就不用聽嗎?越想心裡就越不平衡。我把諫言聽進來,將事情再想深一點,一直在計較,甚至和哥哥攤牌,結果又會如何?是更好還是更壞?腦子裡繞一遍後,利弊得失其實很明顯,我必須要阻斷所有負面的想法,回到現實接受和面對,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不送安養院,有外籍看護可以協助照顧,有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兒孫子女也方便來探訪,只要我能放下計較心,一切都好了。

 

續命,是為了病人,還是家人?

做決定的人,是要扛責任的。這根氣切管是哥哥的心頭刺,他的決定雖然救回母親的命,但母親用這樣的方式續命活著,終究讓他很難接受。哥哥樂觀地認為,只要正面思考,移除氣切管並不難,但事實卻不如醫生說的那麼簡單,陸續安排過三次去醫院拔除氣切管,結果都失敗,其中一次還差點嚇死我們,醫生在拿掉氣切管後,媽媽的氣管塌陷頓失氧氣,甚至全身發黑失去意識,哥哥慌了,醫生趕快把氣切管插回去,再緊急轉進加護病房照護。

如果問要不要氣切?楊月娥說,先評估年紀吧。/翻攝楊月娥臉書 / Via  https://www.facebook.com/boosterqueenyang

折騰過幾次後,我仍不想放棄,還去求診耳鼻喉科名醫,想讓母親可以說話。在診間等候時,遇見一位年約四十歲的女士,她喉頭上的疤痕引發我的好奇,我冒昧趨前詢問:「對不起!請問妳曾氣切過嗎?」女士點頭,開始訴說她的經歷,幾年前因車禍插管,而後氣切救回一命,但拔除氣切管後,感覺生不如死,走幾步路就喘得不能呼吸,無法運動也不能逛街,睡覺也要經常變換姿勢,枕頭要墊高再墊高,即使半躺著還是喘不過氣。

這雖不代表全部氣切患者的感受,卻是我真切的擔憂。如果問我要不要氣切?我會說,先評估年紀吧!正值壯年,體能好恢復力佳,人生路還很長,當然要救;但如果像母親七十幾歲了,早餐店退休多年,孫子都帶大了,據我所知她也沒有遺憾,沒有夢要追,也沒有願望想實現,能夠善終對她而言就是禮物。續命是為了兒女,真的不是為了她自己。

關於氣切,我問過其他醫生:「如果是你媽媽,遇上相同的狀況,你會選擇氣切嗎?」他想都沒想,斬釘截鐵地說:「不會!」

有一位本來非常反對氣切的朋友,在他母親病情緊急惡化下,無法詢問媽媽的意見,又必須馬上決定,天人交戰後他決定氣切。母親活下來了,但面臨和我一樣的狀況,回家照顧才是挑戰,他的媽媽每天用充滿怨恨的眼神看著他,尋死意志堅定,消極抵抗不肯進食,加上親友的微詞,讓他自責不已。

走到這一步,他很後悔決定幫媽媽氣切,問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我說:「沒有,你很勇敢扛起一切,你給了媽媽最好的環境。」事已至此,我不忍落井下石,所有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木已成舟,要讓奉獻付出的人能走得下去,沒有道理再去苛責。我們是人,不是神,沒有人可以決定另一個人的生死,不是嗎?我們只能處理好事情,無法決定命運。

 

回家照護,展開新生活

離開醫院回家照護是新生活的開端,安置母親的房間,備有電動床和抽痰機,所有醫療照護的耗材也準備妥當,希望一切都能順利。結果第一個晚上,母親就伸手自己拔掉長長的鼻胃管,我氣到罵母親:「妳這樣沒辦法吃東西,妳會死掉的。」這時候已是大半夜,只好先撐到天亮再說。看著扯下的鼻胃管,我真的嚇到,這麼長的一條管子從鼻孔穿到胃,很難受吧!看了都覺得害怕。

隔天我熬了粥,試著餵食,我跟母親說:「是妳自己拔掉鼻胃管的哦!那妳就要有本事自己吃!」沒想到堅毅的母親,真的一口一口地吃起來,還伸手去抓桌上的雞腿,卻無法對準嘴巴,一個不穩,雞腿碰到嘴脣就掉在地上。看見她的求生欲,我滿心佩服。母親就這樣在沒有醫護人員的協助下,脫離了鼻胃管。

《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書封/時報出版 / Via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