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血便、黑便代表大病來臨?外科醫師囑咐3種情況無須擔心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胃腸及一般外科 陳欽凡 主治醫師

 

大便有血怎麼辦?淺談血便與黑便的成因及臨床診斷

排便不順及便血是忙碌生活的現代人常遭遇到的問題,也是病患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醫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大部分的人在發現解血便或黑便時,常會驚慌失措。更有民眾因為諱疾就醫,而錯失了治療的良機。

黑便與血便都可能是腸胃出血的表示。

造成一個人解黑便,最常見的原因是來自於胃、十二指腸或其他上消化道位置的出血,由於流出的血液經胃酸作用後,就會使糞便呈現黑色。

有時黑便會呈現類同柏油的外觀,並帶有惡臭味,則稱為瀝青便。此外,如果民眾有服用鐵劑,流鼻血,或有吞入動物血液等情形,也可能會解黑便,而這些情況也可以從對病患詳細的問診上得到確認。

血便,可以是指血是混在糞便中,或是指在糞便外面帶有一層血。前者較可能的出血來源包括小腸或大腸前半段的出血,而後者則最可能是起因於大腸後半段或痔瘡的出血,嚴重者甚至會直接解出血塊或鮮血便。

另外,在少數的狀況,如果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流出的鮮血來不及與胃液作用的話,也可能出現解鮮血便的情形。所以,實際上的出血位置,仍應以就醫時的檢查結果來判定。另外,有些人其糞便的外觀並無顯著異常,而是經由例行的糞便檢查才發現陽性的潛血反應,這算是以肉眼所看不到的血便。

血便的可能出血來源不外乎:上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和下消化道(小腸、大腸、直腸及肛門)出血。

根據文獻報告的記載,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潰瘍、發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腫瘤及胃/食道靜脈瘤;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痔瘡及其他肛門病灶之出血為最常見,其他常見的病因包括大腸憩室出血、大腸息肉、腫瘤、炎性腸症、缺血性腸炎等。

一位病患因為解血便來到醫院求診,最重要的,首先是要確定病患有否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導致生命徵象不穩,如果有,那麼處理的原則,包括先給予病患氧氣、靜脈點滴輸液、藥物或輸血在內之緊急治療,以穩定病人的心跳血壓為優先,之後儘快安排相關的檢查,例如放置鼻胃管沖洗、肛門鏡、內視鏡等檢查,以找出出血點的位置,並進行止血的步驟或照會外科來處理。

另一方面,如果病患就診時並無前述不穩定之狀況,醫師便可以根據病患的描述和病史,進而判斷出可能的出血原因,以安排適當的診斷工具來釐清出血點的位置。

至於血便的診斷工具,最準確快速的無疑是內視鏡檢查(包括胃鏡、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而隨著醫療儀器、醫師操作技術和麻醉技術之進步,目前已經大大改善了接受檢查時的不適感,也使得病患的接受度顯著地提高。另外,核子醫學檢查、血管攝影檢查和膠囊內視鏡檢查,也是臨床上診斷血便常會用到的工具。特別是內視鏡無法觸及的部位,例如發生在小腸的出血,即可藉助上述這些診斷工具而得到正確的診斷。

最後,希望以上的簡介,能帶給大家一些有幫助的觀念,當遭遇以上的情況時,也請切莫驚慌,應儘速就醫。如果您有任何關於黑便\血便方面的問題,也歡迎您在門診與醫師討論,我們很樂意為您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

高醫醫訊

延伸閱讀

除了血便,這「3大症狀」不注意,可能就已經是大腸癌末期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