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征服兩種糖尿病!初期症狀、病發族群、治療方法大不同,你屬於哪一型?|每日健康 Health

(第2型糖尿病通常是胰島素阻抗性,或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導致,病因通常是遺傳、後天環境因素)

Diabetes / Via  pixabay

第1、2型的糖尿病如何辨別?

第1型糖尿病過去稱為「胰島素依賴型」;

第2型糖尿病過去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兩者成因不同


第1型糖尿病病因:

第1型糖尿病(以往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可能是因免疫系統攻擊胰臟的胰島β細胞,使得胰島β細胞喪失分泌足夠胰島素的功能,因而發生的疾病。

族群:

第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小於30歲的兒童、青少年,且往往發病不久之後,病情即會加速惡化

症狀:

第1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典型症狀,即常說的「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此外還容易引起酮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

治療方式:

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並且搭配適當的飲食和運動,才能維持血糖正常。

如果不採取任何治療,過高的血糖可能會引發酮症酸中毒,長期如此,將會導致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糖尿病併發症

第2型糖尿病病因:

第2型糖尿病通常是胰島素阻抗性,或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導致,病因通常是遺傳、後天環境因素。

如果父親或母親罹患糖尿病,其子女糖尿病發生率為40∼70%。其他如肥胖、抽菸、年長、飲食和生活習慣不良、熱量攝取過多等,也都是致病原因,多數糖尿病患者屬於此類型。

族群:

通常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但因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青少年和兒童患者的比例也逐漸增加。

症狀:

第2型糖尿病發病的過程較緩慢,初期容易受到患者忽視。

病情嚴重時,和第1型糖尿病一樣,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

治療方式:

此類型患者通常必須控制體重,可藉由均衡飲食、運動、口服降血糖藥治療,較嚴重時,則須注射胰島素。

 

作者簡介
王治元醫師

現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管碩士
台大醫學院生理研究所博士

資歷: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祕書長

本文出自《糖尿病疑惑10大名醫解答》,內容由人類智庫獨家授權每日健康刊登,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與抄錄。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