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學會指出,糖尿病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可能有致命風險)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郭家和
大眾一般認知糖尿病是血糖過高引起的代謝疾病,但糖尿病學會最新調查指出,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突發性的「低血糖」可能更具危險性。調查發現,高達9成5的糖尿病患曾出現低血糖症狀,從大數據來看,發生低血糖比未發生者的失智風險多出3倍,另外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若有低血糖症狀也可能影響智力,甚至有致命危險性。
綜合媒體報導,糖尿病學會發表最新問卷調查結果,該項問卷從247份有效資料分析,發現95%糖尿病者曾有冒冷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狀,其中又有30%曾因夜間低血糖而需緊急救治。還可能引發嗜睡、言語不清、不自主的怪異行為。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過往大眾認為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高血糖,但最近的研究均顯示低血糖對人體的傷害亦甚危巨,不但可能讓患者神智不清,長期發作還會引發心血管病變。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則表示,糖尿病患出現反覆低血糖與用藥有關,長效基礎胰島素雖然能減少低血糖發生率,但因為藥性穩定性不一,若病患沒有作好飲食和作息改善,反而可能引發低血糖,易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傷害腦細胞。尤以夜間出現低血糖症狀最危險,若未在第一時間處理,恐有性命之虞。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稱,發生低血糖症狀的病友,大多定時服用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但若因為一時性的活動量增加,又或沒有做好飲食控制,就很容易出現如心悸、盜汗等低血糖症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