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使用防藍光鏡片嗎?」 眼科醫師推薦兩種墨鏡抵制紫外線最有效

(歐洲科學委員會也認為LED照明或螢幕對於一般人沒有直接傷害。但是對光線較敏感的族群,如三歲以下的幼童及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可能須要特別的防護。)

Norwayblue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眼科部 李佳玲 主治醫師 

 

我需要使用防藍光鏡片嗎?-藍光及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天然的太陽光含有無數不同波長的光線,其中可見光的波長介於390到700nm,由紅橙黃綠藍紫混合為白光;波長更短的則是看不見卻帶有更高能量的紫外線(Ultraviolet light)。

人工光源中,LED(發光二極體)已普遍用於照明及現代人非常依賴的三C產品,包括電腦、手機、平板。LED的光源一般使用藍光二極體,即使是發出白光的LED,其中的光譜也含有較高比例的藍光,因此引發了藍光傷害的隱憂,究竟一般人有沒有必要使用抗藍光的鏡片來避免三C產品的藍光傷害?

藍光會特別受到重視是因為在可見光譜中,藍光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顯示,長時間大量曝露藍光會造成細胞損傷,但這些研究所使用的照射遠高於日常生活可能接受的量。

因此美國眼科醫學會建議「沒有必要主動使用濾藍光保護貼或是抗藍光鏡片等產品」。

歐洲科學委員會也認為LED照明或螢幕對於一般人沒有直接傷害。但是對光線較敏感的族群,如三歲以下的幼童及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可能須要特別的防護。

國健署建議兩歲以下兒童不看電子產品,兩歲以上兒童則依照 3010 原則,也就是「用眼 30 分鐘要休息 10 分鐘」,且每天看螢幕不超過一小時。

更須注意的是戶外陽光,強度比室內照明或螢幕強了千百倍,即使其中藍光只占了很小比例,總量卻大得多。而且陽光還含有比藍光能量更強的紫外線,事實上紫外線和多項眼疾的關係比藍光更加明確。

包括:急性的雪盲或電焊弧燒傷, 長期日曬易引起翼狀贅肉(俗稱眼翳)、白內障,甚至眼瞼皮膚癌。

至於好發於中老年人的黃斑部病變,成因相當複雜,是基因遺傳及環境因子交互作用所產生,相關的機制包括氧化反應(吸菸及光傷害等)長期輕微發炎反應、血管硬化循環不良及代謝廢物累積等等。因為長期光線曝露量的數據收集非常困難,至目前為止的研究對於可見光和紫外線對老年性黃斑病變的致病性還沒有明確定論,但因為無法排除其相關性,仍建議相關族群防護強光的曝露。

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經手術摘除白內障的患者發生黃斑病變的機率較高,即可能是缺乏天然水晶體屏障所引起。

因此,我們對於藍光不需過度恐慌,但是使用三C產品仍應適當節制,以免引起調視疲乏及乾眼症等不適症狀。

對於紫外線應採取必要防護:

●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間曝曬於陽光下。

●撑傘或配戴寬帽沿帽子。

●配戴寬邊太陽眼鏡,以灰色或茶色系較佳,避免選擇藍紫色鏡片。

 

封面圖片來源

Norwayblue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夏日美膚!「胡蘿蔔」是天然紫外線剋星,自製胡蘿蔔面膜只要簡單3步驟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