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是什麼?能否用藥物治療?蔡信宏:無法根治只能控制|每日健康 Health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目前沒有特效藥,但定期追蹤檢查,可預防並延緩疾病進展。)

Artemida-psy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蔡信宏(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




蔡信宏醫師傾聽與關懷

10多年來,腎臟病一直是國人的10大死因之一。腎臟病不只傷害許多人的健康,也造成龐大的醫療開銷。

身為腎臟科醫師,看過太多腎臟病患者陷在迷思與疑惑中,因為觀念的偏差而賠上了健康。

以下就我本身多年的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列舉一些實際案例以供大眾參考,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能讓腎臟病的問題更深入淺出,使讀者更容易吸收、明瞭正確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多囊腎」?

會遺傳嗎? 能否用藥物治療?

李先生今年44歲,是一位導遊,每年帶團走遍世界各國,很少感到疲倦,今年卻時常覺得腹脹,到家醫科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異常,照超音波後,疑似有異常的囊泡。

後來李先生輾轉來到腎臟科門診,超音波檢查確定他的腎臟有異常囊泡,診斷為「多囊腎」。

我問他:「家人是否有這樣的病史? 」他說:「家人看來都很健康,不像有病。」我建議他帶家人來檢查。

李先生緊張地問:「什麼是多囊腎? 」我解釋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及臨床症狀;後來經確診他弟弟也罹患多囊腎,因還是初期,所以未出現症狀。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目前沒有特效藥,但定期追蹤檢查,可預防並延緩疾病進展。

多囊腎一般分為2種,一種是「自體隱性多囊性腎病」,大多是胎兒時期即有,出生後存活率不高;另一種是「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病」,成人以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病居多。

多囊腎的成因,主要是第 16 對與第4對染色體異常,並以此分為第一型多囊性腎病與第二型多囊性腎病。

所謂「顯性遺傳」,只要父母中有一個人得到這種病,其子女的發病機率就高達 1/4 。

這種囊腫本身是良性的,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囊泡的數目會越來越多,而且也會越長越大,壓迫並取代正常腎臟的組織,導致腎臟逐漸失去功能,將來可能演變成尿毒症。

大多數多囊腎的基因是與生俱來的,許多人卻到 30 ∼ 40 歲才慢慢出現症狀,像腹脹、腰痛、血尿、泌尿道感染、結石或高血壓等,也有可能在囊泡中出現腫瘤。

多囊腎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但由於疾病的進程比較緩慢,所以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追蹤,即可以早期控制併發症的產生,同時也能避免腎衰竭的發生。

根據統計,在 30 ∼ 40 歲多囊腎患者中,只有2%的人之後會面臨尿毒症及洗腎的命運,50 ∼ 60 歲增加至 30 %左右,到了70 歲以上,即高達 40 ∼ 50 %。

 

作者簡介
蔡信宏 醫師

現職: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學歷: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臨床研究員
●臨床醫學月刊社助理編輯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國防醫學大學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腎臟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專科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本文出自《台灣10大名醫解答腎臟病》,內容由人類智庫獨家授權每日健康刊登,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與抄錄。

封面圖片來源:

Artemida-psy / shutterstock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