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總首創頭痛門診治癒率達9成
一名47歲女性,17歲以來一直受頭痛所苦,一開始喝感冒糖漿或吃止痛藥還可以減輕頭痛,但慢慢地這些藥物越吃越多,然而卻越來越沒有效果。30年來每天頭痛,睡覺也睡不好,情緒低落,最後連工作也只好辭掉了。
在台灣,罹患偏頭痛高達150萬人,每天頭痛的患者約有50萬人,其中有16萬人更因濫用感冒藥水,不自覺藥物成癮.....
濫用止痛藥結果,吃再多還是痛
臺北榮總頭痛醫學團隊研究發現,台灣150萬人有偏頭痛,30萬人每日頭痛,每年請假經濟損失達 4.6億元! 其中有許多病患從一開始幾個月吃一次止痛藥,漸漸的,每周都吃止痛藥,再來改成感冒藥水,開始時每週一次、到後來一天喝到三、四瓶,其實這已經造成「藥物濫用頭痛」。
住院治療頭痛,9成以上緩解
臺北榮民總醫院王署君教授表示,以往頭痛治療以門診為主,但少數困難治療的患者,因為門診治療反應不佳,最後往往依賴止痛藥物度日,惡性循環使得這些患者嚴重失能。
臺北榮總頭痛醫學團隊發展出「頭痛住院治療」模式。住院治療應用於慢性頭痛及藥物濫用頭痛患者,幫助患者戒除藥物濫用,同時 90% 病患可以有效減少頭痛程度超過一半以上,而有高達63% 的病患可以達到無疼痛感。
後續追蹤也有約七成左右病患頭痛顯著改善,且不再依賴止痛藥物、感冒藥水,重新回到工作岡位。
王署君表示住院治療頭痛,醫療團隊首先要確診病患是慢性偏頭痛,評估是否有藥物過度使用的情形,先給予病患偏頭痛預防性藥物,如果預防性藥物效果不好,患者頭痛還是惡化,就會安排住院治療,每小時監控頭痛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出現「椎體症候群」(註)
持續調整藥物治療,觀察頭痛是否能在24小時之內緩解,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疼痛,可以在48小時之內逐步減藥,辦理出院。
*註: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
「低腦壓頭痛」,站著時候痛 躺著就不痛
患者在亞洲區很常見,症狀是站立15分鐘內就會產生劇烈頭痛,並有噁心、嘔吐、耳鳴等症狀,但只要平躺數分鐘後就會改善。大部分的患者經過幾周休息就會痊癒
但嚴重者可能連續痛三個月以上,必須整天躺在床上無法工作,更嚴重的甚至有腦出血,或是壓迫到腦幹的病例,導致患者四肢癱瘓,甚至是死亡。
造成低腦壓頭痛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腦脊髓液滲漏」。正常人體是靠腦脊髓液讓腦浮起來。一旦發生腦脊髓液滲漏時,腦壓會下降,會造成腦下沉而牽扯到腦膜造成頭痛
此外,當腦脊髓液減少時,腦組織不變,而顱內血流量相對增加,造成硬腦膜靜脈充血,引發頭痛。
偵測腦脊隨滲漏點,施打血液貼片
治療低腦壓頭痛,榮總團隊1999年發現低腦壓患者的腦血管超音波特性,刊登於指標性期刊Lancet,更發展出「重T2加權磁振造影脊髓攝影」檢查,這項技術取代有放射性、需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磁振脊髓攝影,其主要特色為快速(約13分鐘)、非侵入性、不需打顯影劑、高敏感性、高辨別性。
更重要的是,因為此技術能夠定位腦脊髓液滲漏處,榮總團隊在此技術的輔助下,改變過去消極的補水治療,能為病患儘早抽血,在脊隨滲漏處快速進行血液貼片治療,不但能有效緩解頭痛,更能避免低腦壓頭痛可能發生的可怕併發症(如腦出血等),成為低腦壓頭痛的第一線治療。
行房後雷擊頭痛,鈣離子阻斷器有解
台灣特別的頭痛問題還包括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稱為雷擊頭痛),顧名思義是如雷擊般突然產生的劇烈頭痛,頭痛會在開始的一分鐘內即達到最嚴重程度,並持續幾分鐘甚至幾小時不等。
臨床上曾有一名45歲男性,三週來只要與老婆行房,頭部就會突然有如被雷打到一般的劇烈疼痛,從後腦勺直竄太陽穴,誤以為是「馬上瘋」,多次送急診就醫,血壓狂飆到190/110毫米汞柱,但回家後情況依舊,連自行DIY下場也一樣,最後才由臺北榮總頭痛醫學團隊診斷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雷擊頭痛的案例臺北榮總目前已接獲275例個案。王署君表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與自主神經興奮有關,過度刺激會導致腦血管急遽收縮,摩擦腦膜神經引發頭痛。
除了性行為高潮與射精外,有些個案是上廁所、洗澡、搬重物或上台演講、唱歌都可以引發雷擊頭痛。此非不治之症,只要服用特定鈣離子阻斷劑約3個月,便能有效使腦血管擴張,可完全治癒,復發率僅5%。
提醒民眾一旦有雷擊頭痛的情形,最好儘速就醫,臨床觀察發現,放任雷擊頭痛不理的話,有7%在3個月內會演變成中風,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