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 文:陳如頤(健康傳媒)
一覺醒來發現落枕了、走路拐到腳、開個門手吃蘿蔔乾,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難免發生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罵個X之後,便會開始找痠痛藥膏來貼,試圖讓痠痛好得快一點。但你知道自己在貼什麼嗎?亂貼反而會使情況變更糟!
外用疼痛藥亂用,增不良反應風險!
與口服、注射藥物相較之下,外用痠痛藥局部使用於疼痛處,經皮膚吸收的劑量有限,不易造成全身性不良反應,但如果胡亂使用,大範圍塗抹、噴灑或貼滿全身,還是可能出現問題。
藥師林錦良指出,身體若有局部痠痛,可使用局部貼布或藥膏來舒緩疼痛。但大面積、長時間地使用外用藥,或是多管齊下,同時塗擦乳膏、貼布和凝膠,還是可能導致用藥過量,進而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大面積、長時間地使用外用藥可能導致用藥過量,進而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非類固醇消炎類藥品使用不當,嚴重恐胃出血!
以非類固醇消炎類藥品為例,過量使用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刺痛、乾燥、起疹或起水泡等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嚴重症狀,如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和胃出血等。
過量使用水楊酸,易引起中毒!
至於如果過量使用水楊酸,則容易引起水楊酸中毒,造成嘔吐、耳鳴、劇烈或持續頭痛、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國外就有人自行使用大量含水楊酸類成分的肌肉舒緩外用藥,以致中毒。
以非類固醇消炎類藥品為例,過量使用可能引起胃出血
用藥安全不容忽視,使用前問醫生或藥師,確保安全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無論使用哪一種止痛、緩解痠痛的成藥,都需聽從醫囑或依照仿單、說明書指示;使用後應留意皮膚是否有紅腫或發癢的情形。
此外,如果合併用藥,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例如女性服用治療經痛藥物,又吃了含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成分的止痛外用藥,就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以致噁心、嘔吐、胃痛、腸胃不適。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