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族群?病發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正確止癢?醫師揭開真相

(洗澡建議用溫水洗澡,時間約5-10分鐘,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少用肥皂(無香精、少泡泡),洗完澡輕拍半乾,病灶處先擦藥膏,然後全身擦乳液)

chaphot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皮膚科池珮綾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反覆的搔癢性皮膚炎,它是「過敏」這個免疫反應在皮膚的代表作。

反觀「過敏」到底是什麼?

它是遺傳因素 (過敏性體質)加上環境因素 (接觸過敏原) 的交互作用所誘發的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在皮膚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然而更深入探討異位性皮膚炎,在基因層面絲聚蛋白 (filaggrin) 的突變,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另外再加上生化代謝上的異常,綜合所導致的皮膚障壁功能缺陷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成因之一。

異位性皮膚炎三部曲:發癢→搔抓→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在兒童,60%在一歲內發生,90%發生在5歲之前,成年後70-90%改善。

在皮膚病灶上的「異位性皮膚炎三部曲:發癢→搔抓→濕疹」形成典型的惡性循環。此外隨著年齡變化,典型的病灶分布位置在嬰兒期為雙頰、額頭、頭皮、肢體伸側;至兒童期則為頸部、肘窩、膝窩、手腳關節的對稱性分布;成人期的分布大致和兒童期一樣,但可能加入手部濕疹以及皮膚病灶慢性苔癬化 (皮膚紋路明顯、變厚、變粗) 。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須至少符合下列 1-3項的條件再加上其他特徵輔助診斷:

1.皮膚搔癢。

2.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

3.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

4.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5.免疫球蛋白IgE上升。

6.其他次要特徵。

在治療上皮膚科醫師會依據病人年齡、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發作病灶部位給予適度適量的治療。

一年四季規律的保溼劑使用(一天至少兩次)是要不斷提醒病人的黃金守則;在濕疹嚴重的時期,給予適度的類固醇藥膏(消炎、止癢)和口服抗組織胺(止癢、改善免疫體質、改善睡眠品質),或必要性加上短暫的口服類固醇治療,以及使用抗生素治療因搔抓所造成次發性皮膚傷口感染;當疾病進入相對穩定期之後,非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物(calcineurin抑制劑藥膏) 即可開始發揮功效;在這過程中,照光治療的介入更可進一步提供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

此外近年來因應醫學研究的發展,口服或注射的免疫調節劑更是我們熱切關注的新興議題。


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包括:

洗澡建議用溫水洗澡,時間約5-10分鐘,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少用肥皂(無香精、少泡泡),洗完澡輕拍半乾,病灶處先擦藥膏,然後全身擦乳液。

在保濕劑使用部分,建議使用乳霜或油膏(可考慮凡士林),在台灣潮濕悶熱的夏天可調整為較清爽的乳液使用,頻率一天至少兩次;也需注意剪短指甲,減少騷抓。

最好穿著棉質的衣服,少穿羊毛、尼龍等衣料。衣物洗滌時要使用適量清潔劑及足夠量的水,剪掉會與皮膚接觸的衣物標籤,新衣服需先洗過再穿。

生活環境維持適當溫度與濕度,避免太乾、流汗或過熱。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來為加強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照護,濕敷療法(Wet Wrap Therapy)、漂白浴(Bleach Bath)皆是皮膚專科醫師開始提倡的治療利器,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灶須先接受皮膚科醫師評估,從一開始的講解、實際操作及療效評估都需在醫療院所進行,待確定病患及家屬已可完全熟悉細節,之後患者才能運用自如。

高醫皮膚科目前積極推廣異位性皮膚炎漂白浴(Bleach Bath),同時也更深入去探討其免疫機轉,歡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至門診諮詢並接受評估。

封面圖片來源:chaphot / shutterstock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