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醫療中的不滿足, 「台灣之光」王奕嵐博士十年研發第三類高階醫材可降解止血粉有成

今健康 / Via  今健康

今健康 人物系列/王奕嵐博士專訪

文/洪素卿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而當「想像力」遇上了「知識」與「不放棄」…….  「薯餅」也能激盪出一個造福人群的醫療新發明……

2012年某個星期天早晨,來自台灣的王奕嵐博士正在一家美國連鎖早餐店獨自吃著早餐。當時,他參與研發的手術用止血粉開發過程不如預期順利,他正苦思如何解決問題;這時,他低頭看著餐盤,看著盤中那片由許許多多馬鈴薯絲交疊黏結而成的美式薯餅,突然腦中靈光乍現……「對啊!這或許可行」

六年後,這個靈感來自於薯餅的產品,一舉拿到了醫療設計卓越獎(MDEA, Medic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金牌(Gold Winner),以及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去年,王奕嵐更因此從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J) 全球近十四萬員工當中脫穎而出、拿下年度「Johnson Medal」!

從化學九分、到百大科技研發獎

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生物醫學材料博士學位後,來自台灣的Allen Y. Wang( 王奕嵐)進入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嬌生公司,目前是J&J研發技術長。

想像中,像他這樣的人,人生應該是一路順遂,求學也應該一路都是學霸?實則不然。王奕嵐的高中聯考、大學聯考都不是一試成功。

「雖然深知父母對自己期許很高,但不知為什麼?當時怎麼念就是念不來!」王奕嵐父親早年在南陽街教授化學,「猶記得大學聯考後,父親接受媒體訪問,評析該年度的化學考題不難、應可拿到相當分數;但我的化學卻只考了九分……滿分是一百分!我拿了九分。」「當時很怕砸了老爸招牌、只好推說是答案卡劃錯!其實,就是真的不會。」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也是念得跌跌撞撞,甚至一度差點被二一!只好去求老師給過關。

當時東海大學化學系的恩師林振東教授答應了他,但有一個交換條件、就是得去實驗室做實驗。王奕嵐暑假期間也在實驗室做實驗,「那時候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回到家已經是兩點以後。而且,就像是少林弟子一樣,一開始進實驗室不能做實驗,只能做一些提廢液之類的外圍工作。」

實驗室工作不只給了王奕嵐不被二一的機會,也讓他培養出興趣來,更讓他重新審視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然後人生的第三個大考、研究所考試,他終於交出亮眼成績單,順利進入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碩士班。進入研究所後,他拚命補充自己不足的生物醫學課程,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大量知識,攻讀碩士期間跟隨目前已退休的恩師王盈錦教授及現今在成功大學的恩師黃玲惠特聘教授的指導,一路學著從玻尿酸萃取、純化、改質、變成傷口敷料、體外體內實驗,從頭到尾幾乎等於完成一個小小的博士論文。

也因為這樣扎實的學習與實作,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看重他的研究能力,得以被錄取成為博士生。

「老實說,因為我GPA不好、托福成績也不好,GRE更不好,本來對錄取約翰霍普金斯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入學後發現同學要不就是史丹佛, MIT等名校生畢業生、不然就是廣西狀元之類各方高手,完全跟我不同層級……」但他並不想認輸,王奕嵐要自己更努力。

進入公司後也一樣,「每個人都有可取的地方,不會的就跟人家學,各方面都盡量去吸收」他總是抱持這樣的想法。

(從化學只考9分的大學生,出生台灣的王奕嵐一路突破自我,如今已是J&J研發技術長)

從空實驗室出發。滿足醫療中的「unmet needs」

在求學過程中,王奕嵐曾問老師,化學合成這些結構可以做什麼? 老師當時的回答是,以後說不定可以拿去做抗癌藥。這也啟發了王奕嵐,他希望未來能夠做一些更具應用性的東西。

「科學家們常是先發明、再想應用!但要研發一個產品,剛好相反。一定要知道需要在哪裡? 再去研發。」「要跟市場部門一起,把需求找出來。」這是王奕嵐先前回台灣時,跟我國生物科技產學界人士分享的觀點。

而這也是「Johnson Medal」獎項的評核標準之一,以unmet medical needs(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為出發點,解決病人臨床上的需求。

「Johnson Medal」是J&J公司歷時最長,最負盛名的研發獎項,視同「J&J的諾貝爾獎」。

自從加入 J&J 研發團隊後,王奕嵐一直以拿到Johnson Medal做為目標和對自己的肯定。他說,「本來以為是遙不可及的獎!」畢竟不僅審核非常嚴苛、競爭很激烈,一路要有很多證明、要有創新,而光是產品要能從實驗室到上市、比例就低於千分之一。「很少人能從頭到尾參與」、「自己也算是運氣蠻好的!」

他剛進J&J時,分到一個堆了許多雜物的實驗室!公司讓他需要什麼、就去買,「一開始還不知道要買什麼!」後來慢慢開始、懂得把一些想法提出來。

以這次獲獎的粉末吸收止血劑為例。王奕嵐說,在外科手術中、百分之百都會出血,而其中超過50%的手術會出現破壞性出血,也就是持續性地大面積出血、滲血,影響手術進行。當時既有的止血產品並都無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顯示在醫療端還有未被滿足的需求,因而發想粉末吸收止血劑這個概念,心想「或許這個東西可行。」

但研發當然不是一蹴可幾、「當時遇到瓶頸很多!」例如,血液有表面張力,粉末會浮在血液表面,流血時就被沖走了。直到2012年的某個星期日早上,他在一家連鎖店吃早餐時,看到餐盤上的馬鈴薯餅,突然靈光乍現,找到解決方案。

王奕嵐解釋,如同薯餅般的3D不規則黏結結構,可以改變止血粉接觸血液的表面張力、表面性質,進而穿透血液「沈下去」,然後打開,表面積變大,並且停留在止血點,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王奕嵐透過早餐薯餅啟發,將3D不規則黏結結構導入醫材研發,成功發明可降解止血餅,陸續在40多個國家上市)

當時有了這個靈感後,王奕嵐非常興奮,他先是詢問製藥部門的同事,試著結合醫材與製藥的技術,過程中嘗試很多方法,他甚至曾經在12月的下雪天,自己揹著2-3公斤的材料,從紐澤西到芝加哥的製藥工廠做試驗,結果還是失敗告終。

幸好,透過不斷地溝通和試驗,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最終找到了最佳的參數和方法,成功說服團隊夥伴,也突破研發的困境。

「做出一些些樣品後,拿去市場部門、拿去給內部專家試試看看止血效果行不行,結果沒想到「一試之下不得了」,試用的外科醫師們也覺得「太不可思議!」

在2017年中下旬,這項產品取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歐盟第三類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許可。迄今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核准上市,其中,也包括王奕嵐的家鄉。

有機會把創新的產品,交到外科醫師手上,幫助更多病患,讓王奕嵐開心且感動,「看到自己的產品第一次在臨床被使用,我真的掉下了眼淚!」

(王奕嵐獲得號稱「J&J諾貝爾獎」的肯定,成功關鍵是承認失敗、面對失敗、不懂就問)

「從來沒有覺得產品不會成功!」王奕嵐說,「我創造這個東西、我對它負責,我知道他會work!」,但當然,遇到困難時也必須要承認、面對失敗,然後改進,不懂就問、不會就學,It is ok to fail, but we need to learn from it! 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向上成長。

「要相信自己、但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要相信自己能夠達到,也要看看旁邊的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虛心接受挑戰,把挑戰當作正能量往上走。

能夠在國際性舞台勝出,王奕嵐給台灣產業界的建議是,從需求出發,找尋任何可能性去發展具有意義、具有改革性的創新之外,千萬不要只是為了專利而專利、為了發表期刊而發表期刊。不要以滿足現況而自滿,「要把東西往外拓展,要更有國際觀。」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