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37年一路活到81歲!她每天早上這樣運動,兩招「抗癌心法」驅退病魔|每日健康

癌症持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不少人聞癌色變,或在罹患癌症後不願意接受化療、放射性治療等正規療法,誤信偏方或亂吃來路不明的補藥,反而導致病情加重。其實,對一般民眾而言拒絕「聞癌色變」的預期心理,建立正確的生活飲食習慣,才是杜絕癌症上門的根本之道。

 

她抗癌37年,擊敗乳癌的兩大武器

癌症的發生對病人而言,往往是「突如其來」的噩耗,根據微信公眾號《抗癌衛士》的新聞報導指出,獲選為中國百大「抗癌明星」之一的左福英女士現年已81歲,她在記者會上發表自己抗癌37年的心路歷程,如今已升格為人祖母的她,認為「信念」和「面對」才是戰勝癌症的最大關鍵。

 

左福英女士接受採訪指出,37年前發現乳房附近長出小粉瘤,切除後不久又長出新的腫瘤,最後確診為是乳癌時她一度意志消沉,性格變得相當暴躁,「覺得自己無依無靠,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病會落在我身上?」一度長達5個月不願意面對治療,後來轉念一想為了孩子「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就拼吧!」她這才接受住院,開始了長達8年的癌症治療過程。

 

每天早上這時間運動,她戰勝癌症

由於長期化療,左福英的頭髮幾乎完全脫落,臉部肌膚也長出許多斑,但憑著「要將孩子照顧長大」的信念,左福英每天早上堅持6點運動,8年之後終於逐漸痊癒,「生命在於運動,我對這句話的理解真是太深刻了,現在不熟悉的人見到我,根本不相信我曾經用了8年時間治癌」。她語重心長的指出,中高年人口面對癌症時,最重要的是要有戰勝癌症的信心,不要亂吃保健食品,不要聽信小道消息,「生活中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心態平和些,少計較,這樣的人生怎麼會不好?」

 

台灣乳癌患者比西方更年輕

臺安醫院乳房專科醫生張亞衡於專文中指出,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平均較歐美國家年輕10歲,且有接近10分之1是少於35歲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年輕型乳癌的細胞惡性度通常較高,也較容易侵犯淋巴腺體或沿乳管擴散,「台灣乳癌發生率雖然比西方國家少,但通常發現時都屬於2、3期甚至晚期」,顯然在預防乳癌、自我檢測等預防醫學方面,仍是女性民眾不可忽略的一環。

 

乳癌最容易找上這年齡女性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國內以45-49歲為最大宗)、月經過早、過晚停經、生育少、荷爾蒙藥物使用、油炸或高熱量食物、環境及生長因子等,建議有以上危險因子的女性民眾,應於每個月經後一週內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參考資料:

微信公眾號:《抗癌研究所》

張亞衡:〈年輕型的乳癌〉

 

 

封面圖片出自:pinterest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