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常跑廁所竟是攝護腺癌二期? 醫揭徵兆:排尿出現「4變化」要小心!

潮健康/編輯部

半夜常跑廁所竟是攝護腺癌二期! 6旬老翁用「1手術」揮別解尿不順 今年67歲的李姓患者因解尿不順、頻繁夜尿就醫,經檢查後發現除了攝護腺肥大外,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也偏高。儘管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測發現1個1公分的結節,並進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切片,但因病灶太小尚無法精準對病灶做切片。 經過3年PSA指數持續追蹤及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在第3次的經直腸超音波切片下,確定診斷為攝護腺癌第二期。患者立即接受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手術,手術後第4天移除尿管、解尿順暢後出院,並持續於門診追蹤、以防癌症復發。

高居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 攝護腺癌症狀、診斷方式有哪些?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醫師說明,攝護腺癌的發生率高居全球男性第2名,死亡率甚至躍居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率第1名。在臺灣,近年男性攝護腺癌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於十大癌症榜單中已居第5,且死亡率仍逐年爬升當中。

曾文歆醫師解釋,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類似,包括頻尿、夜尿、排尿困難、尿流速變小等,病人往往在例行性健康檢查或因解尿不適抽血,才發現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偏高並被診斷出疾病。常見的攝護腺癌診斷則有肛門指診、PSA、經直腸超音波檢查等,在過往若發現檢查有異常時即會安排攝護腺切片。

傳統超音波定位之攝護腺切片,需仰賴手術醫師經驗,且診斷率與腫瘤所在相對位置有關,在高風險群中其診斷率約為25-56%,而攝護腺切片偽陰性比例約為25%。該狀況迫使高風險患者必須每年持續追蹤PSA、超音波、肛門指診等檢查,每種檢查就像考試一樣折磨人心。

根據奇美醫院泌尿外科統計,2022年安排傳統攝護腺切片約450人,但每年新診斷攝護腺癌病人高達近200人,檢出率約50-60%;雖未檢驗出攝護腺癌,但由於PSA超標,往往帶給受檢者嚴重的心理負擔,並擔心執行切片時的感染風險。

導入核磁共振技術增加準確度一次看懂攝護腺癌診斷技術

曾文歆醫師指出,多參數核磁共振(mp-MRI)是近年新興的一種攝護腺癌評估工具,其透過多參數的方法綜合評估核磁共振的各系列影像,以判斷攝護腺癌的風險、腫瘤定位、癌症分期。檢查過程中,無須麻醉或接受侵入性處置,病人接受度亦較高。近年歐美國家為減少避免不必要的切片,對PSA異常的病人也會優先採取攝護腺核磁共振以確認病灶。

「核磁共振融合經直腸攝護腺切片」為一種先進的攝護腺癌診斷技術,其結合mp-MRI與即時超音波影像,利用專業軟體平台將2種影像進行對位和重建,形成3D的攝護腺模型,並將疑似的腫瘤位置標示出來。在醫師操作下,超音波探頭會通過直腸掃描攝護腺,並將針頭引導到目標位置進行切片。該作法可以讓醫師更清楚地看到攝護腺的結構和細節,避免盲目或隨機切片,準確性也提高近70-80%。

曾文歆醫師說明,3D核磁共振暨經直腸超音波影像融合穿剌導引系統,與傳統經會陰攝護腺切片相比,手術中醫師對即時影像的掌握度更高,且病人接受經直腸手術時可大幅降低疼感,病人甚至可以用局部麻醉即接受檢查,手術後在口服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下,即可馬上離院恢復正常生活。

攝護腺癌太晚治恐影響生活! 醫:

有家族病史快去驗PSA

曾文歆醫師提醒,早期的攝護腺癌不管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或放射線療法或荷爾蒙治療,10年存活率都可達到9成以上。但若是晚期甚至已轉移的攝護腺癌,儘管荷爾蒙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轉移的疼痛依然會造成病人的生活品質變差、體力不濟等情況發生。

因此,讓病人勇敢面對癌症治療的同時,與醫師共同討論,接受更完善的醫療,以提高生活品質並降低併發症產生,最終解決疾病帶來的困擾更顯重要。提醒民眾,建議只要年滿50歲以上的男性,應每年固定執行PSA檢查及肛門指診,如有家族病史,則應提早至40歲每年檢驗PSA。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口罩令解除危機才要開始? 重症醫:還有「2大病毒」正虎視眈眈

新冠+流感+RSV 「三重流行」恐翻轉疫情? 次世代奈米口罩雙重防護可擋99%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