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只能單用標靶或免疫?組合治療分進合擊 老翁7公分腫瘤消失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癌症時鐘逐年加快,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十大癌症以肺癌最為凶險,確診及死亡人數均有攀升跡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秘書陳崇裕醫師指出,肺癌不單在十大癌症死因中位居第一,死亡趨勢亦呈現上升,尤其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尚未見到明顯改善,顯示肺癌的治療成效仍有一定困境。

陳崇裕表示,雖然近年來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肺癌發現率提高近10%,但仍有6成病人初診即為晚期肺癌,需進一步接受各種檢測來選擇治療方式。一般來說,臨床會先依據基因突變檢測結果,判斷是否適用相對應的傳統標靶治療;若病人不適用傳統標靶藥物,目前也有免疫治療可供選擇。

免疫治療低表現也有效 組合治療改善晚期肺癌存活

然而,目前不適用標靶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在申請免疫治療藥物時卻面臨各種限制。陳崇裕說明,健保給付的免疫治療,僅適用於PD-L1表現量高於50的病人,但並非每一種免疫治療都需要免疫功能高表現,臨床也有免疫治療藥物,對於免疫功能低表現甚至不表現的病人,仍然產生良好的治療成效。

此外,現行的健保給付規範中,病人申請兩次免疫治療後,如果疾病沒有變化,日後將不再給付。陳崇裕指出,免疫治療的目的在於延長總生存率,而不是治療反應率,若以患者疾病有無變化當作是否繼續給付的標準,並不是對病人最理想的作法。

不過,雖然健保治療給付相對嚴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仍可以透過組合治療達到更好的存活。

陳崇裕說明,現行的多重組合治療中,以免疫聯合抗新生血管抑制劑標靶和化學治療,在所有組合治療試驗中是效果反應較好的。其中抗血管新生標靶對於肝轉移、腦轉移、腫瘤較大或有肋膜腔積水等特定族群的晚期肺癌病人,顯示出更好的存活改善。

免疫化療加抗血管新生標靶分進合擊 老翁7公分腫瘤消失正常度日

面對晚期肺癌採取的三合一合併治療,主要是結合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以及兩種化療藥物的搭配。化學治療以直接殺死腫瘤為主,抗血管新生標靶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令其得不到養分而萎縮凋亡。免疫治療則活化體內的免疫細胞,使免疫細胞能辨識、攻擊癌細胞。透過三種治療武器的分進合擊,幫助提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友的生存率。

陳崇裕舉例,曾收治一名70多歲的男性,不菸不酒且健康狀況良好,因突然出現發燒、咳嗽、呼吸覺得喘而就醫,初期以為是肺炎引起的膿胸,開刀和切片後才發現是非小細胞肺癌合併肋膜腔積水引發的不適症狀,且腫瘤已大至7公分左右。在考量病人有肋膜腔積水及肺癌轉移的情形下,建議採用免疫合併化療和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經過4次治療後,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已完全消失,患者也可持續正常生活。

國人肺癌初診斷仍以晚期患者居多,但醫師呼籲別放棄希望!如果屬於不適用標靶治療的肺癌患者,即使是PD-L1低表現或不表現的病人,也有機會透過組合療法,達到比傳統治療反應率更佳、存活更好的預後。提醒患者確診肺癌後,應盡快與主治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