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去就站不起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除了要減少膝蓋負重,還有5件事不要做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許家豪醫師



65歲陳女士,五年前開始膝蓋偶爾痠軟無力,蹲下站不太起來,上下樓梯倍感吃力,且時常紅腫或僵硬,但她覺得還能忍受且勉強仍可行走,未就醫檢查,也未做膝蓋保護或保養。

然而最近疼痛感逐漸增加,才走幾步就劇烈疼痛需要休息,且膝蓋已有明顯變形,求診X光檢查顯示已是退化性關節炎第四期,軟骨幾乎已破壞殆盡,保守治療此時已無效,須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才可回復較好關節功能與生活品質。

膝蓋退化年齡下降 保養關節要趁早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人的關節就像車子一樣開久了,多少會有磨損,若保養不夠或是過度使用,時間久了自然會產生病變,每個人的膝關節都會退化,只是有人早有人晚而已。

一旦有膝蓋痠軟無力或不適的症狀出現,應盡早至骨科門診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切勿拖延或硬撐,以免退化程度快速惡化。

如何保養膝關節?

減輕體重是首要且長期的目標,一旦開始有退化,也要設法減少關節負重,例如避免搬重物、跑跳、爬山爬樓梯、過度蹲屈等。股四頭肌的運動加強肌力,也可減輕關節的負荷。

X光如何判斷關節退化程度?不同程度該如何治療最適當?

依軟骨損害的程度,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四期(如圖)。

第一期還只限於軟骨軟化、磨損的階段,此時X光骨刺隱約可見,關節腔尚未變窄,但臨床上已有關節疼痛等症狀。

第二期軟骨已有破裂,但還沒有裂穿,X光可見關節腔輕微變窄。

第三期則整層軟骨都已裂穿、潰壞,軟骨面已不平整,X光可見關節腔明顯變窄。

第四期則關節面軟骨幾乎已磨光,關節腔已無空隙,關節的活動已是硬骨磨硬骨了。

臨床發現,第一期因病情輕微,只需採用保守治療就能獲得良好效果,包括抗發炎藥物、運動、復健、保養,無需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第二、三期的退化則可搭配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關節潤滑劑。

近年來熱門的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RP)注射效果仍待評估,本院骨科部正執行人體試驗研究中,目前本院骨科已經有提供此項療程。

任何關節內注射都不可能一次就永久有效,退化是不斷進展的過程,通常需要每半年持續注射才行。且不管是藥物或是關節內注射治療,都是越初期越早治療越有效。

第四期則因關節軟骨已完全磨損,置換人工關節是最好做法;此時藥物、關節內注射等保守治療已無效果,應當機立斷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應長期依賴消炎止痛藥物。

藥物雖仍可暫時減輕疼痛,但長期用藥可能造成腸胃道潰瘍出血及腎臟受損,增加洗腎風險。

目前人工膝關節10年術後殘存率可達95%,是一種發展成熟的手術,是現代醫學中滿意度及成功率最高的外科手術治療之一。能達成如此成功的因素包括人工關節設計及材料的進步,本院骨科也提供自費超耐磨墊片,可延長人工關節的壽命。

每年在台灣有超過兩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此項手術對於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是一大福音。

 

封面圖片來源:高醫醫訊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