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敢就醫?6成頭頸癌發現已晚期!怕染疫延遲治療將增9%死亡風險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頭頸癌復發率與死亡率高!疫情期間務必配合治療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降低民眾前往就診意願,也讓台灣十大好發癌症第六名的頭頸癌拉警報,根據研究顯示,已確診病患,因疫情延遲治療,將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務必配合醫囑治療。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快速,多數病患缺乏健康意識、擔心治療副作用而拖延治療,導致近6成患者確診已屬於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使治療更棘手。國內頭頸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9歲,平均餘命與一般男性國人相比,相差約18歲,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口腔癌高居第6名!好發年齡層為中壯年

頭頸癌依據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根據衛福部109國人癌症十大死因排名,口腔癌高居第六名。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婁培人教授表示,罹患頭頸癌不僅影響外觀,將連帶影響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身體機能。在療程期間副作用大,如牙齒受損、口腔黏膜損害、白血球低下、噁心嘔吐、掉髮,甚至接受淋巴切除區域的手術後遺症導致無法提取重物,生活品質改變與疫情影響之下,使病患治療服從率大幅降低。

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表示,頭頸癌病患近7成5為中壯年藍領,因社經地位及工作性質,多數接觸檳榔、菸、酒等致癌危險物質時間較早,導致好發年齡層低,病患大多僅為50歲,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使家庭頓失經濟支柱。

免疫治療來助攻  延長整體存活期

過去十年間,在許多癌症因標靶治療問世而有新進展時,頭頸癌治療始終選擇有限。陽明交通大學校務長兼副校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楊慕華教授表示,近年免疫新藥出現後,透過免疫節控點抑制劑再度活化被腫瘤細胞限制的免疫反應,得以持續並長期對癌細胞進行免疫T細胞攻擊作用,大幅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且具長尾效應。

根據研究顯示,與傳統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相比,無論是第一線單獨使用免疫新藥或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新藥,均可延長整體存活期,提供頭頸癌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楊慕華教授分享,一位53歲患者,在108年轉診來時已是口腔癌第四期,先前經歷7次大手術,嘗試多次化療、放療與標靶治療,皆對腫瘤生長沒有抑制效果,甚至侵犯頸動脈,曾一度被宣判只剩1個月的生命。經評估後搭配免疫治療,現已穩定持續治療2年。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