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國際編譯 郭家和
沉迷在手遊或電腦、電視機遊戲之中,是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但如果打電動、玩手遊玩到無法自拔,會不會變成一種成癮性的精神疾病呢?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就修改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定章則,正式將「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列入一種心理健康相關的精神疾病,且以沉溺在成癮狀態中一年為診斷依據。
國際媒體《LiveScience》報導指出,將大部份休閒時間投入遊戲中,並不會單純視為一種成癮疾病,所謂的「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是指一種持久性的,沉浸在打電動、手遊的行為,並且失去自我控制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這種失去控制行為的狀態,最終會影響個體的家庭關係、社交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其他方面。
「打電動」是否須被列入疾病之中,一直都是精神病學界爭論的問題。美國精神病學會(APA)2013年頒訂的精神障礙診斷手冊中(DSM-5),並沒有將玩電動遊戲列入成癮疾病。當時,美國精神病學會認為,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遊戲障礙」是一種屬於疾病的心理狀態,但也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時間來到今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定調為「遊戲障礙」並列入疾病分類之中,引來了遊戲產業界的反對聲浪,遊戲界普遍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對遊戲行為的判斷毫無科學根據。然而,醫界也有支持聲浪,急診住院醫師John Jiao在社群軟體上宣稱,遊戲成癮列入疾病分類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列入疾病,這些玩遊戲成癮的人將會付出非常高昂的治療費用與代價,尤其是在這種心理狀態不被承認是疾病的前提之下。
世界衛生組織的心理健康專家Shekhar Saxena教授指出,只有極少數玩電子遊戲的人,最終會有沉迷成癮的問題。但也有研究者認為,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徹底研究當代的遊戲文化,而電子遊戲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網路時代人們社交性、媒體性、娛樂性等需求,如果沒有從文化環境與時空背景來理解,可能會對遊戲行為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