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性暴力、憂鬱促絕望!研究:青少年三分之一曾想自殺

潮健康/郭家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三分之一青少年曾想自殺! 曾遇網路霸凌性暴力更危險

個人、家庭、同儕都是潛在壓力源,導致年輕族群的自殺問題比想像中嚴重?一份華盛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針對全美約7,500名高中生的調查發現,1/3以上的青少年曾經企圖自殺。其中,經歷網路霸凌、悲傷與絕望感、遭受性暴力、抽菸及藥物濫用的青少年更可能出現自殺念頭。

另外,研究也發現部份有自殺念頭的青少年,其外在表現症狀為擔心社交關係、身體不適或行為問題,家長及照護人員必須考量這類症狀是否與潛在的自殺念頭及憂鬱症狀有關。研究同時建議臨床醫師應與試圖自殺的青少年建立融洽的關係,透過信任感的建立,瞭解青少年內心真正的問題,是防治自殺的重要關鍵。

頭痛胃痛是青少年憂鬱症警訊? 行為異常恐是自殺徵兆

憂鬱症狀與反社會行為的結合,是青少年自殺最常見的原因,自殺身亡者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符合一項以上的憂鬱症狀,而憂鬱症急性期發作時,青少年可能會以頭痛、胃痛、腿部或胸部刺痛感為表現。

當青少年出現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努力程度降低、不守規矩、藥毒物濫用、反覆缺席等行為表現時,就可能要注意青少年正承受精神上或來自社會的痛苦,有可能增自殺念頭,進而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

青少年自殺通報增168%! 個人、家庭、同儕都是壓力源?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指出,臺灣近十年的青少年自殺通報案件數從3,979人增加為10,659人,大幅上升168%。臨床上發現影響青少年自殺的因素可分為個人、家庭及學校同儕三大方面

第一、個人因素,如缺乏調適、僵化思考、反社會行為、情緒衝動、精神疾病、輟學、物質濫用等。第二、家庭因素,如與父母關係不良、家庭衝突與紛爭、家庭暴力、照護者未能注意青少年情緒以及充斥負面情緒、父母有精神疾病等;第三、學校與同儕,比如與同儕間關係不佳、同儕支持度差、曾被霸凌、課業壓力、及對學校的滿意度差。

個人、家庭和學校同儕三方面因素會互相影響,雖然面臨上述因素,不代表就會造成青少年自殺,然而一旦缺乏適當調適或本身調適能力不足,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就可能以自殺作為逃避壓力的方法。在照護時必需瞭解個案的個人、家庭、學校與同儕因素,才能提供適當且完整的照護。

運用流行語言與青少年溝通 建立信任感找出壓力源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表示,照顧嘗試自殺的青少年時,需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性關係,善用青少年的流行語言作為溝通工具,並透過聆聽、關愛及同理其感受。也可藉由適當的肢體接觸與非語言方式來表達協助,從而找出幫助青少年減輕壓力、轉移負面情緒的方式,再進一步教導學習放鬆技巧並加強自我認同感。

在家庭方面,除了與個案家人建立良好信任關係,也需要增加家庭成員對疾病的認識以及自殺防治措施,包括危險環境及物品認知,引導家屬共同面對個案問題,透過最親近的家人呼喚,強化青少年的生存動力。至於學校與同儕層面,必須瞭解青少年的學習狀況與壓力源,討論出面對壓力的正向方式,同時教導青少合宜的人際互動,改善可能帶來身心壓力的人際問題。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建議,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需要家屬及醫護團隊的耐心傾聽與陪伴,也要教導青少年因應及緩解壓力的技巧,幫助他們減少負面思考與自殺意念。鼓勵家屬付出時間陪伴青少年,讓青少年感受家庭溫暖及家人對他們的愛。建議青少年認識自身狀況,適當表達內心感受並參與戶外活動,找出正向方式改善來自個人、家庭、學校的壓力,遠離自殺風險。

資料來源:

青少年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 - 衛福部

青少年自殺問題與護理照護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Patterns of Suicidal Thoughts, Suicide

Plans, and Suicide Attempts Among US Adolescents


延伸閱讀:

12月1日起戶外「免戴口罩」! 重症醫曝脫罩前必知「6件事」

確診後腦霧、失眠好不了? 醫曝「長新冠」恢復時間:1年內有望痊癒

原文出處: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