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4成一發現就晚期!口服化療免打針受苦「有體力才能活下去」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鴻華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醫師指出,晚期腸癌不應放棄治療新望,新型化療口服藥可減緩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且已得到健保給付,將是腸癌患者一大福音)

每日健康/郭家和 / Via  healthylives.tw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郭家和

大腸癌每天奪16人命 他不煙不酒也驗出晚期腸癌

缺乏運動、久坐久站,愛吃燒烤和煙燻食物,都可能加速誘發大腸癌!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更顯示,國內平均每天有16人因大腸癌喪失寶貴生命。同時,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居冠,表示早期篩檢觀念已有進步。然而統計顯示,約有4成大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晚期腸癌患者多因對副作用卻步,而難以持續接受治療。提醒民眾應定期接受腸癌篩檢,若發現晚期腸癌,應視醫師診斷是否採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

不煙不酒的林先生,退休後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在沒有排便異常情況下確診為直腸癌第2期,四年後癌症復發擴散至肝臟,林先生接受化療卻二度出現腹腔大出血,直到改用口服新型化療藥後才獲得改善,得以找回較佳的生活品質。

(陳鴻華教授指出,第一線、第二線的化療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導致晚期腸癌患者生活品質下降,飽受精神與體力折磨,對接受後線的化療失去信心,可經醫師評估是否可改採新型口服化療藥,獲得與標靶藥物一樣的治療成效)

每日健康/郭家和 / Via   healthylives.tw

化療太傷體力沒尊嚴 晚期腸癌後線治療率不到三成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指出,平均而言接受第一線治療的腸癌患者,約只有50%60%接受第二線治療,第三線治療的接受率更只有約30%。陳鴻華教授解釋,這是因為接受前線治療的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可能出現體力虛弱、生活品質不佳,飽受折磨之下,自然對接受後線治療產生無力感。

陳鴻華教授指出,新的化療口服藥不會造成皮膚、腹瀉方面的副作用變化,較多是對病患的血球數值產生影響。但已明顯減輕對患者體力的影響,有助於提升晚期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達到標靶藥物的效果。再加上口服化療藥不需要住院打針,疼痛、氣喘、腸阻塞等副作用都得以緩解。晚期患者不應放希望,若醫師評估可行,應多給自己接受治療的機會。

延伸閱讀: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除了飲食,國人長期壓力大也是原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醫師指出,新型口服化療藥可嵌入癌細胞DNA,延長在身體內抑制腫瘤生長的時間,而近年來年輕化的大腸癌案例有增加趨勢,建議國人注意定期篩檢和飲食型態)

每日健康/郭家和 / Via  healthylives.tw

新型化療口服藥提升生活品質 定期篩檢應視家族史提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的分期會影響治療策略,前期的藥物主要是為增加存活率,後線藥物則看重提升生活品質。不過以往晚期腸癌患者完成前線針劑化療後,都因為副作用而不願意再接受第三線化療,新型的口服化療藥可以直接嵌入癌細胞DNA,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並含有保護成份使其不被體內酵素分解,有利於延長抑制腫瘤的藥效時間。新型口服化療藥物目前已獲得健保給付,是腸癌患者一大福音。

李冠德醫師提醒,國人篩檢腸癌的觀念已有進步,建議50歲以後應每年接受大腸鏡和糞便潛血檢查,但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者,須將定期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李冠德醫師也指出,國內陸續有發生20幾歲就得到晚期大腸癌的案例,因此正確的飲食習慣仍不可或缺,包括攝取高纖維食物,少吃高油脂類、紅肉類食物,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大腸癌和肥胖具有正向關聯,因此建議民眾維持正常體重,也要避免攝取過多煙燻類、燒烤類食物。

延伸閱讀:天天吃一碗她32歲大腸癌 醫師:除了愛吃肉,這4習慣也是大腸殺手

© 2016-2024 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