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麥克伊旺大學(MacEwan University)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乳糖不耐症與惡夢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研究團隊發現,腸胃不適所引發的身體壓力,可能在睡夢中以惡夢形式呈現,這項結果為飲食與夢境之間的潛在聯繫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由該校心理學教授暨榮譽退休教授 Russ Powell 領銜,調查對象為1,000多名大學生,內容包括他們的飲食內容、乳糖攝取狀況及睡眠經驗。結果顯示,約四成受訪者認為晚間飲食影響睡眠品質,四分之一認為食物讓他們的睡眠變差,而其中部分人則明確指出乳製品是造成夢境混亂的「罪魁禍首」。
Powell 表示,研究結果支持他們的假設:乳糖不耐症是導致惡夢與夢境擾動的預測因子之一。腸胃不適,如腹脹或絞痛,可能導致潛在的夜間覺醒或干擾睡眠週期,進一步破壞夢境內容。他指出,這類腸胃道的身體警訊可能觸發大腦的防禦機制,就如同遭遇潛在毒素或危險時的警覺反應一般。
這並非研究團隊首次探討飲食與夢境的關係。早在2015年,Powell 等人即發表過類似問卷研究,當時約有兩成受訪者表示曾因晚間進食而出現怪異夢境。最新的這份研究則進一步確認乳糖不耐與夢境內容之間的關聯,並指出其他食物過敏亦可能有相似影響。此外,研究亦發現,飲食習慣較差者,不僅惡夢頻率更高,對夢境的記憶也更模糊。
Powell 強調,未來若能透過實驗設計,直接比較乳糖不耐者在攝取與避免乳製品情況下的夢境變化,將有助於進一步釐清其因果關係。他也建議,對經常被惡夢困擾的人而言,檢視飲食內容,特別是是否對乳製品敏感,或許是一條值得嘗試的路徑。
這項研究已於本週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並受到媒體關注。正如 Powell 所說:「腸胃道的不適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深地影響睡眠與夢境。」